六三、英雄好漢不好當[第1頁/共3頁]
“本來是百戶大人和總旗大哥。”符五六寂然起敬:“您上山來勸降,如何穿戴淺顯人的衣服,還塗黑了臉,帶著鬥笠……”
小七歎了口氣,收起了獵弓。
符五六喜道:“這個嘛,咱早就想好了,如果飛皇騰達了,我就改名叫符誌!”
“我……豈止是個尖兵!”符五六對勁起來:“我有一百多個結義兄弟,一起來投奔鄭彥夫大哥的,隻要我說動這些兄弟,就是一大票子人,大哥也不得不考慮一下我們的定見。”
一邊說著,朱元璋一邊打量著盜窟裡的景象,隻見盜窟裡有很多流寇在馳驅,手上抱著石塊,另有五個流寇抱著一根大圓木,本來他們趁著官兵明天冇有攻山,正在彌補落石和檑木。
這兩個上風,是明末農夫叛逆所不具有的。在明末農夫叛逆的前麵十幾年裡,義兵都處於四周流竄,不敢與官兵交兵的狀況,幾近統統的義兵都有過向官府投降的行動,比方鼎鼎大名的李自成、張獻忠、羅汝纔等人都先前後後接管過官府的招安,綜合這些細節來闡發,明末農夫叛逆的難度,比元末要高。
尖兵腳步沉重地走著,較著有點神不守舍,腳步踏實飄搖。王二趁機拉了拉朱元璋的袖子,在他耳邊低聲問道:“為甚麼要說我們是官兵的勸降使者?我們明顯是來幫鄭彥夫的啊。”
“嗯,不錯,我會記得你說的話。”朱元璋隨口應了一句。
三人各懷心機走了一陣,好久以後纔到山頂,粗陋的盜窟呈現在朱元璋和王二的麵前,這個盜窟約莫有一百多間屋子,都是用茅草搭成的簡易小屋,盜窟才建成幾個月,冇來得及大興土木,能有如許的範圍也算不錯了,看來鄭彥夫從縣倉裡搶來的銀子闡揚了必然的感化。
看到朱元璋和王二這兩小我,這些抱石頭和抬檑木的人都立足下來旁觀,符五六就向他們解釋道:“這兩位大人是朝廷派來的使者……”
朱元璋哼了一聲道:“我是西安府水根軍屯百戶,朱思民。中間這位是我的部屬,王總旗。”
在正對著山道的處所,竹籬笆上開了一個小門,門邊立了兩個木頭搭成的箭樓,上麵也有尖兵保衛著。給朱元璋和王二帶路的尖兵走上前去,大聲說道:“官兵勸降的使者從後山上來了……他們想見鄭彥夫大哥。”
“唉,你說得對!”王二長歎道:“豪傑豪傑,真不好當。”
他較著地感遭到,本身走過以後,流寇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了一起,低聲商討著甚麼,明顯是在爭辯要不要投降的題目。
這也是朱元璋一向不敢輕舉妄動的啟事,他必須選在最合適的時候,最合適的地點叛逆,毫不能像鄭彥夫一樣草率。
那尖兵笑道:“我姓符,是蒲月六號出世的,以是爹孃給我取了個名字叫符五六。”
朱元璋在王二肩上拍了一下,低聲道:“記著我剛纔給你說的話,出來以後我臨時先假裝不熟諳鄭彥夫,你按我叮嚀的體例和他說話。”
“那你吼個屁!”右邊箭樓上的尖兵大聲道:“我們降不降是一回事,總也不至於把人趕走,先聽聽他們說甚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