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回 重大調整[第1頁/共2頁]
“楊帥。”張景嶽行禮後,問道:“大帥要分開鎮虜城,前去歸服堡?”
“嗯。”兩女鎮靜的分開。
“不消。”
楊承應歎了口氣道:“如果待在這裡,冇有他們的地盤,遲早要出亂子的。”
楊承應來不及相送,隻好半路上去了寢室,躺在床上,渾身舒坦了很多。
“恰是。我本來想明天找您說這件事,您年齡已高,隨我長途跋涉多有不便,不如留在鎮虜城,開設醫館,傳授知識。”
楊承應柔聲說道:“如果不肯意,我也贈送黃金,送您老榮歸故裡。”
“我送您。”
範文程問道:“大帥籌算把他們遷到那裡居住?”
張存仁率隊隨行,賣力鑒戒任務。
張景嶽頭也不回地走了。
“十餘萬百姓,不能留在鎮虜城,需求隨我遷徙新地,在那邊開墾農田和居住。”
眾將看到歸服堡,再看那邊間隔大長山島如此之近,立即明白了主帥的企圖。
楊承應道:“那邊陣勢相對平坦,合適百姓耕作。又和大長山島等遼南諸島間隔很近,不但能夠互通貿易,還能互為援助。
統統事件安排結束,隨後定下兩天後解纜,前去歸服堡。
目前百姓被範文程安排,住在求知書院。
本來是謝四妹和唐雲錦來了。
炮兵軍隊,楊承應把黃龍派到彭簪古麾下,學習炮兵,並擔負炮兵軍隊副統領。
楊承應剛想合上眼睛,就看到張景嶽來了。
重傷每人五十兩,重傷三十兩,出征兵士每人二十兩,隨軍民夫每人十兩。
“歸服堡!”兩女異口同聲。
勇健營歸祖天壽,詳細批示交給吳襄。虎翼營歸孫得功,鷹揚營歸祖天春,折衝營歸祖天樂。
張景嶽苦笑道:“老朽的門生都隨你去了歸服堡,老朽還能去那裡?唐女人一返來就求老朽傳授醫術,老朽如何能孤負她一片熱忱!”
歸服堡很早有人活動,最早是用於防備倭寇,跟著遼東民不聊生逐步荒廢。
從輿圖上看,彷彿鎮虜城地點的新屯,與歸服堡很近,走直線能夠達到。實際上山路非常崎嶇難行,當初楊承應為了救方震孺走過一回,不想再走第二回了。
趁便等一等祖家年青一輩前來。
長槍重步兵——水火二營,許尚擔負統領,副統領由隨軍出征的陳繼盛擔負,也是一樣的端方,統領留守,副統領隨軍。
時候不等人,已經是玄月中旬,眼看夏季快到了,而鎮虜城冇處所安設十餘萬百姓,必須另謀前程。
“好,我承諾你們。”楊承應道,“但願你們去了以後,給泛博的婦女做個表率,彆讓我絕望。”
這也是黌舍建那麼大的意義。
“我們如何辦?”謝四妹問道,“是持續留在鎮虜城,還是隨大帥去歸服堡。”
“大帥。”兩女抱拳施禮。
“你們是想留在鎮虜城,還是去歸服堡?”楊承應反問。
待在金州城的羅三傑和沈世魁出城驅逐,並且遵循楊承應提早說好的,供應十萬多人的糧食。
固然捨不得,可本身不在鎮虜城,怕橫生枝節。
再就是撫卹金,遵循條例每人支取三年的餉銀和糧食,交給逝者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