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亡國之臣[第1頁/共3頁]
朱由檢的鼻腔裡微不成察的收回了一聲冷哼,很明顯範複粹的解釋並不能讓他對勁,但卻並沒有當場表態,既不對範複粹的談吐頒發觀點,也不對楊嗣昌加以援助。他在等候,在等著大臣們對範複粹的辯駁和批評。
“‘天災’一說下官不敢苟同,楊閣老若不以雷霆手腕鎮服那些陽奉陰違之徒,到了戰時軍令不出總督行轅,還拿甚麼和韃子兵戈?讓各方的巡撫總兵們各自為戰?一盤散沙又如何與強大的韃子對抗?”隨即這位年青的禦史又衝丹墀之上的天子躬身一禮,畢恭畢敬的道:“以臣所見,遼西之敗不在楊閣老整肅軍紀,而在於東虜過於強大……”
大臣們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多出一下,麵對天子的連聲詰責,非論是否對情勢瞭然,誰都不敢在此時站出來說話。遵循上麵這位爺的脾氣,上麵的臣僚多說話官丟的便更快,多做事腦袋就得掉的更快。
並且有一點更讓朱由檢非常對勁,楊嗣昌固然以轟隆雷霆手腕立威,卻並沒有擅殺一人,相對來說手腕還算暖和,這都是保全大局的表示。可落在朝中大臣的眼裡,如何就都成了“天災”?
對於這類慘敗,彆看大臣們不敢對天子多加質疑,對同僚們卻從未幾作忌諱。正如朱由檢所料,公然有人提出了對範複粹天災之說的質疑,發言的是都察院的一名年青禦史。
到了此時,朱由檢已經很不歡暢,他固然對兵事不甚了了,但卻靈敏的發覺到,範複粹所謂的天災之說,乃是將鋒芒直接指向了楊嗣昌。而楊嗣昌是被他親身任命總督薊遼軍務,如果是因為任用了楊嗣昌才導致寧錦防地的崩潰,那麼終究的任務不是要究查到他這個天子的頭上嗎?
“啟稟聖上,寧錦向來推行遼人守遼土之戰略,可在奴酋犯境之前卻被俄然完整顛覆,各關頭關鍵處的總兵被換上了江南客軍之將,總有十之七八,被奪職伶仃的巡撫知府也人數過半,如此一來遼西宦海固然再無雜音,可戰役力和士氣卻也是以一瀉千裡。”
“何為天災?”
獲得這個動靜的朱由檢真是紅了眼,現在他所麵對的窘境真真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在痛罵熊文燦草包的同時,也第一次對楊嗣昌的才氣產生了深深的思疑。
關寧錦一線的環境比較特彆,固然處所不大,配置的官員級彆卻甚高,巡撫就有三位,知府更是數倍於前者,至於各級彆的總兵便數不堪數。因為地處邊牆以外,直麵韃子兵鋒,每一名文官都手握重權,下轄總兵軍隊,權責極重。上一任總督運營成鐵桶普通的,不但是整條防地上的城防軍士,更另有民氣頭緒。新官上任,天然會晤對諸多掣肘,常常此時上位者若想鎮服內部的各種非常雜音,要麼潤物無聲,要麼轟隆雷霆。
“這是為甚麼?這是為甚麼?誰能奉告朕這是為甚麼?”
“寧遠巡撫孫鉁,反對多量改換軍中將領被人嫉恨,韃子襲城之時得不到應有的援助,最後力戰而亡,這類例子在遼西大戰時比比皆是,試問如此行動如果不獲得應有的懲辦,豈不令忠臣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