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穆斯林的葬禮 - 第五章 玉緣(4)

第五章 玉緣(4)[第1頁/共3頁]

韓子奇的兩行熱淚滾落下來:“我……該走了!”

韓子奇送走了蒲緩昌,回到奇珍齋,冷靜地盤點賬目,把常日的流水明細賬一一理清,托著帳本和庫存的現錢,來到後邊堂屋,往桌上一放:“師孃,師妹,請過目,奇珍齋的家底兒都在這兒了。這些現款,萬幸蒲老闆冇有拿走,師孃和師妹就對付著過日子吧……”

彙遠齋位於東琉璃廠路北,在浩繁的書店、紙店、書畫店、丈房四寶店、古玩玉器店當中,並不特彆惹人諦視。鋪麵不大,當街兩間門臉兒,潤色得古色古香,懸著黑底金字的匾額,也是當年“博雅”宅老先生的手筆。他本是個“惜墨如金”的人,最討厭一些附庸風雅的人請他題字,因為與玉有緣,才肯賜墨寶。是以,“玉魔”的題匾便也大大進步了汗青並不長的彙遠齋的身價。彙遠齋雖是新店,但店東蒲綬昌運營玉器古玩卻不是新手。他本來資產甚微,是個“打鼓的”舊貨商。但他又分歧於那些肩挑八根繩、兩個筐“打軟鼓”的,那些人隻收些破銅爛鐵、估衣舊器,油水不大;蒲緩昌是“打硬鼓”的,穿戴長衫,戴著弁冕,辭吐高雅,口齒聰明,專門深切官方,收買玉器古玩。他的目光相稱靈敏,一件東西拿在手裡,當即能大抵推斷出年代,以此作為衡量代價的首要標準,其次纔是質地和做工,假貨很難矇蔽他的眼睛。他的首要搜求工具,是那些家資薄弱、以玩兒古玩為裝點而又不大懂行的各業販子,以及那些式微的貴族、官僚、富商的後代,即所謂“破大師”。前者喜新厭舊,常常“換換口味”;後者坐吃山空,隻好變賣祖業。這兩種人都愛麵子,又說不過蒲緩昌那張裡手的利嘴,以是,蒲綬昌收買的貨色,根基上都是由他說價,哪怕是希世珍品,他也能夠以極低的代價弄到手,這便是“打鼓”的最大興趣。買到的東西,他並不急於脫手,常常要細細考查,追根尋源,直到切當地弄清年代、來源,把握了它的實際代價,才待價而沽。當時,崇文門外的東曉市、德勝門外的果子市、宣武門外的暗盤,都是買賣舊物的場合。因常有盜物出售,於拂曉時停業,稱為“曉市”,又稱“鬼市”、“小偷兒市”。買賣的人不說“買”、“賣”,而說“給你”、“給我”;不說代價,而在袖筒裡用手指捏來捏去,還價還價,直至成交。蒲綬昌常常出冇於曉市,但他主如果從“二五眼”的賣主兒手裡撈好東西,而很少在這裡賣出。他的東西,要賣給那些愛玩兒玉又不懂玉的闊商,賣給識寶又肯給好價兒的古玩店,並且到各國駐華使館、各大飯店去遊說,賣給那些對中國文物垂涎三尺的洋人。一件東西脫手,蒲綬昌就把一年的本錢都撈返來了。十幾年的工夫,就有了相稱的本錢,在琉璃廠“倒”了兩間門臉兒,掛起了“彙遠齋”的匾額。“彙”者,彙精集粹也;“遠”者,源遠流長也。

白氏一驚,忙問:“走?你上哪兒去?”

“玉兒,甭讓他親你!”壁兒衝疇昔,一把拉過玉兒,抬起手,就要抽打韓子奇的臉,但是,她舉起來的手又放下了,眼裡湧出氣憤、屈辱的淚花,“你算甚麼東西,不配臟了我的手!你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