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人皇一印傳國璽[第1頁/共3頁]
揹著劍匣的徐北遊沉聲道:“有何不敢?”
道家傳下三寶,彆離是小巧塔、誅仙劍、都天印,此中都天印有彈壓氣運之妙用,被視為仙家之印。
自始天子祖龍製傳國玉璽,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意味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示其“氣數已儘”。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天子”,顯得底氣不敷而為世人所輕視。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導致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展轉千餘年,忽隱忽現,待到大鄭太祖天子起兵擯除後建時,已經杳無音信,有傳言說楚哀帝抱著傳國玉璽跳海而亡,也有傳言說被後建天子帶回了後建大梁城。大鄭太祖天子和太宗天子兩代帝王曾六伐後建、草原,也有很大一部分啟事就是要追回傳國玉璽。
天子劍俄然顫鳴不止,奉養於兩旁的寺人惶恐不已,倉猝去稟報狀況。
蕭瑾沉默半晌,俄然淺笑道:“這隻能算是個小不測,並不影響大局,畢竟蕭玄不是蕭煜,就算他身懷傳國璽,空有澎湃帝氣,卻冇法把握與之相對應的天子劍,休說是十八樓之上的秋葉,就是麵對十八樓頂峰的青塵也冇甚麼大用。”
當年定鼎一戰時,蕭煜言本身有一印一劍,劍是縱橫無敵的天子劍,印就是曆經了九朝數十帝王的傳國璽。
青塵冇有急著脫手,揹負雙手,緩緩說道:“蕭玄,貧道很獵奇你接下來用甚麼手腕來反對貧道,是傳國璽?還是天子劍?”
傳國璽,不但僅是意味一國權益,同時也是人道珍寶,有彈壓氣運之妙用,涓滴不遜於道門的都天印,乃至在承平亂世人道大興時,還猶有過之。
徐北遊不敢有半分忽視粗心,閉目凝神,謹守靈台方寸。
蕭玄稍稍沉默,從廣大的袞服袍袖中取出一方印璽,其周遭四寸,上紐交九龍,正麵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李貞吉神采凝重道:“陛下臨行前帶走了傳國璽卻未帶天子劍,此時天子劍無端顫鳴,想來是遭到了傳國璽的氣機牽引,難不成陛下那邊有甚麼變故?”
林寒嗤笑一聲,“你還是過分謹慎。”
可僅僅是一個本尊,也足以讓天子陛下身陷絕境。
此時他的境地已經直逼地仙十八樓。
三人望著那把天子劍,臉上神情難掩憂愁。
天子陛下說了個好字,舉起手中的傳國璽。
徐北遊周身被玄黃之氣繚繞,體內的氣機竟是一漲再漲。
蕭瑾曾言,圜丘壇乃是帝氣會聚之地,蕭玄本就是帝王之尊,傳國璽又是人道珍寶。
帝都,太廟。
被澎湃帝氣加諸於身的徐北遊渾身玄黃,身形飄搖不定,氣勢澎湃。
隻見蕭玄手中的玉璽光芒大放,整顆玉璽閃現出晶瑩剔透的圓潤氣象,九龍關鍵之上有九道明黃之氣交叉流轉,繼而化作九道玄黃之氣垂落,最後悉數彙入徐北遊體內。
蕭奇望向還在顫鳴的天子劍,強壓下心頭的陣陣陰霾,陛下的運營,他作為留守之人,大抵曉得一些,他從心底裡不附和此事,隻是彆人微言輕,勸諫不得,隻能一心一意遵循旨意行事。不過他在心底也有些許不成對外人言的隱蔽心機,既然陛下帶走了統統宗室諸王和太子殿下,如果一行人遭受不測,那他作為僅存的宗室親王豈不是有機遇坐上那把椅子?想到這兒,他的表情又是舒緩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