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梅山之上青景觀[第1頁/共3頁]
徐北遊的初心是甚麼,是擔當師父公孫仲謀的遺誌,發揚光大師父傳下的劍宗,若非如此,當初他就不會挑選孤身一人前去江都,也不會與蕭知南產生如此深的交集。
毫無疑問,徐北遊和蕭知南兩人是相處極好、運營極佳的一對伉儷,並不像其他聯婚伉儷那般成為一對怨偶,倒也是可貴之事,更加可貴的是厥後伉儷兩人共同磨難,相互攙扶,真正做到相濡以沫,無愧於“知南而歸”的天作之合。”
徐北遊盤膝坐在銅爐前的蒲團上,閉目凝神。
徐北遊排闥而入,觀內是平常道觀的佈局,並未有太多獨特之處,他先是在正殿的道祖像前上了三炷香,然後繞過道祖像,來到觀內後殿。
現在徐北遊再回想起來,小時候的人上人之誌,更多是一種貧苦怕了的心態,現在的他不敢說本身視功名繁華為糞土,但也的確冇有當初那份執唸了。
後殿中有一龐大銅爐,等人之高,青銅之色,爐身上篆刻有浩繁道門符篆雲紋,爐內淡青色火焰長年不熄,此中有雷劫木燃燒,化作青煙升騰,有滋養神魂之奇效。
固然現在伉儷兩人琴瑟調和,但不成否定的是,徐北遊最早與蕭知南結婚的目標,是借朝廷之力重振劍宗。當然,蕭知南也好,蕭玄和韓瑄也罷,大家都有大家的籌算和考慮,也都有各自的目標,所謂婚姻大事,毫不是男歡女愛那麼簡樸,更不會是你情我願就充足的。也難怪千百年來都要講究一個門當戶對,放在小門小戶,是兩家人的事情。放在高閥世家,是兩個門閥的事情,放在皇室天家,便是國事。
實在最早的時候,蕭知南本是想要將燕州當作徐北遊今後的封地,不過卻被徐北遊回絕,因為在他看來,不管他身上有多少頭銜身份,平虜大將軍也好,小閣老也罷,亦或是帝婿、親王,都抵不過一個劍宗宗主,他的根還是在劍宗,他的底子目標也是重振劍宗。
一個南平郡王,對於現在的徐北遊而言已經不算甚麼,就算是更高一級的親王也是如此,當年阿誰一心想做人上人的年青人,不知不覺間已經擺脫了本身的桎梏。
此次佛門之行的收成之大,遠不是一部金剛經那麼簡樸,關頭在於秋月將佛門不敗金身和金剛寺不壞金身的妙義都藉著這部金剛經送到了徐北遊的手中。
這裡是大齊曆代帝王的帝陵地點,常日裡有守陵軍重重保護,等閒之人不得入內,不過徐北遊身份特彆,既是手握大權的國之柱石,也有蕭家半子這等身份,天然不在等閒之列,再者說了,他想要去往那邊,除了幾大宗門的廟門以外,又有誰能阻他。
這一次,佛門希翼通過徐北遊之手擊敗道門,可謂是下了血本,前後送出不敗金身和不壞金身,本來還要將不動金身一併送出,隻是時候非常緊急,徐北遊不籌算在佛門持續逗留,這才作罷。不過摩輪寺寺主秋思還欠了徐北遊一份天大的情麵,他大可從秋思那邊再獲得不動金身。
至於佛門為何會有如此大手筆,蓋是以刻佛門的秘聞遠不止於此,除了玄教的不滅金身,四大金身已有其三。這也在道理當中,金剛寺內鬥,作為鎮寺之寶的佛祖手書金剛經都流落到了佛門手中,那麼不壞金身之秘被佛門窺破也是順理成章之事。至於摩輪寺的不動金身,那就更是顯而易見,當初摩輪寺毀滅於道門之手,四大活佛和秋思都曾投奔同出一脈的佛門,寄人籬下,由此佛門也順勢得了摩輪寺的不動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