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主政遼東[第1頁/共2頁]
所謂先易後難,現遼南除了卑沙、石城、建安三州外大半城池以把握在李煜手裡。但麥穀、心嶽這兩個之前奧妙向新羅投了降表的州還冇有處理,他們自以為冇有被李煜所發明他們反唐之舉,在李煜獲得大安山大捷後如冇事人一樣像其他都督、刺史派使來向李煜道賀。
乃至新羅軍主力還在烏骨城,遼東地區除了遼西各州、遼北的扶餘州都督府和遼南外以全數淪亡。
初期大唐在安東駐軍兩萬,此兩萬雄師是從本地調來的唐軍,不包含各城池原有守軍。安東城池守軍倒是節製在擔負都督、刺使的高句美人手裡,都護府則有征調權。
兵變是不再大範圍兵變了,但此舉形成大唐用時數十年之功,陣亡將士無數,耗花賦稅無數得來的若大安東地區冇有獲得任何實惠,等閒的離開了大唐掌控,在遼東做起了獨立小王國終究被渤海國所並。
這幫高句麗怯懦鬼竟然在李煜奪回他們棄守的城池後,不知廉恥的拿著大唐的委任狀跑到安市來要李煜派人護送他們歸去持續擔負原職。
大唐建立的安東都護府對高句麗的四級行政統治政策:都護府-都督府-州-縣,除了都護府統統官員全數由漢人擔負外,其他三級行政機構的主政官員都是高句美人,再輔以漢官幫手管理處所。
自高句麗滅亡建立安東都護府以後,對高句麗舊地實施的是一種近似於後代的民族地區自治的處所皋牢統治政策。與漢武帝滅衛滿朝鮮後,在本地設立的處所行政機構有著底子的辨彆。
未被唐軍攻占而投降的高句麗城池,對其城主大唐仍委以原任,隻是換了個大唐的官名。凡是唐軍所攻占之城池,則以對大唐有功的高句麗權貴擔負一城主政官員。
李煜拿到這些降表後就嘲笑不已,這些吃裡趴外的東西,另有那些不戰而逃的怯懦鬼。
因為李煜四戰四捷,遼南的石城和遼西北連接新城州都督府與北扶餘州都督府的延津州並冇如汗青上被高句麗軍所占。
重新奪回被叛軍攻占、原刺史棄守的鈆城、麵嶽、牙嶽、後黃、積利州、銀城,打通了向遼南卑沙城、青泥浦的通道。
李煜平時與諸將參議安東局勢時不止一次對朝廷當初安排處所行政機構任命那些高句美人擔負一都督府都督、州刺史吐槽。並且上至都督下至縣令還都是世襲製,統領著本身所治城池兵馬。
待處理遼南這兩個隱患後,在六月出兵北上處理遼北諸州便可南下朝鮮半島。
現遼東北部,從夫豐城到海內城這條西北向東南走向的統統城池,不是原都督、刺史叛唐就是被高句麗叛軍所據。
他們自以為大唐不知其反唐行動,在李尚旦與薛訥夜晚突襲烏骨城,沙湌狼狽而逃後就從烏骨城的城主府搜出了這些人向新羅投降的降表。
薛仁貴調往隴右防備吐蕃時調走了安東大部分駐軍,這纔給了新羅與高句麗複辟權勢可乘之機,掀起一波又一波複國海潮。
成果呢?當高句麗遺民兵變四起,新羅派雄師一來,這內裡的一半高句美人都督刺史縣令投了敵,四分之一的官員當了逃兵,彆的四分一守著遼西遼南這些暮年被大唐攻取的城池還算忠心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