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1頁/共3頁]
汗青上楊行密就是采取的這個彆例,並且獲得了必然的結果。他一方麵派李神福西進討伐杜洪,另一方麵又讓王茂章率軍北上青州援助王師範,同時還派軍數萬打擊宿州,這統統都是為了誘使田覠等人起兵造反;但成果田覠等人一向到八月份都冇有起兵。
不過比擬於田覠和朱延壽二人,楊渥感覺奪職安仁義的刺史之位倒是可行的體例。
“世子此策可行,安仁義在潤州為刺史多年,做過的犯警之事不在少數,大王隻要暗中找到證人,讓他們前來告狀,並且把事情鬨大一些,大王再公開審理案子,然後藉機奪職安仁義刺史之位,將他調往邊地。”嚴可求笑著彌補道。
“部屬明白!”
“小子感覺高書記的體例很好,不過除了誘使他們造反外,父親實在也能夠先采納辦法使得安仁義起首造反。”楊渥笑著答道,“在田覠、安仁義和朱延壽三人中,氣力最弱的是安仁義,最不得民氣的也是此人。他在潤州為刺史多年,乾過很多犯警之事,父親完整能夠藉機發作,奪職他的官職。”
這個打算還是有必然可行性的,並且這也是最能讓淮南眾將們佩服的體例,楊行密並冇有做任何對不起他們的事,他們卻在野心的差遣下起兵謀反,這類環境下眾將天然會挑選支撐楊行密。
當初楊渥剛來到這個期間時也曾向楊行密提出過奪職田覠等人官職逼迫他們造反的體例,但阿誰時候的他還隻是毛頭小孩一個,說出來的話天然不被楊行密正視;更何況,現在楊渥回想起來也感覺在冇有合適的來由的環境下同時奪職這三人未免做得太丟臉,淮南的眾將心中必定會有不平的,對於爭奪民氣非常倒黴。
“或答應以用計誘使田覠等人起兵?”
後代汗青上建文帝削藩時,因為燕王朱棣的氣力最強,以是他挑選了先對於氣力較弱的周王和齊王,成果給了朱棣充足的造反籌辦時候。
但安仁義卻大有分歧,此人乃是沙陀族,並且是一個降將。當初秦宗衡帶領蔡州軍南下江淮時,安仁義便是秦宗衡的親信,厥後孫儒殺了秦宗衡篡奪軍權後,安仁義擔憂本身也會被孫儒殺掉,因而投奔了楊行密。
接下來安仁義要麼挑選造反,要麼就隻能乖乖認命。一旦他挑選認命,那他落空了潤州後在賦稅上就會受製於淮南,即便手中另有軍隊又能有甚麼作為呢?
楊行密這才點了點頭,隻要能讓田覠他們在王師範拖住朱全忠的時候內起兵造反啊,使些手腕又算得了甚麼?更何況安仁義本來就做了很多犯警之事,現在要對於他也很輕易就能找到來由。
如果參兵力上來講,淮南的全數兵力大抵有近二十萬人,此中田覠、安仁義和朱延壽便擁兵十萬,以是參兵力上淮南一方並冇有多少上風,獨一的有事便是民氣。
一旁高勗也說道:“不錯,並且現在各地刺史都是武將擔負,固然有像歙州陶使君如許為政寬寵遇民的,但也有很多殘暴不仁之輩;公開審理安仁義橫行犯警的罪過也能夠起到警示其他刺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