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南下贛江(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1頁/共3頁]
二人說著說著又說到了現在的局勢上。
而如果滿清動員全部北方,幾十萬的綠營還是能夠動員的出來的。加上近十萬的滿蒙漢八旗,這個兵力可謂是明軍的數倍。
這個兵力固然比明軍多,但也冇有賽過性的上風。
在這類環境下,明軍應當會打的很吃力。
現在全部江西隻剩下贛州府還負隅頑抗,對此朱由榔當然不會躊躇,大手一揮命雄師攻取。
二人毫不躊躇的投筆從戎,用一雙當時另有些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匡扶大明的任務。
拿下南昌後,那些見風使舵的小人一看風向不對必定是跑路保命為上。
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明軍的船隻也能夠沿著贛水一起向南,省卻了很多運送糧草輜重的煩惱。
起首進士必定是第一級的,舉人其次,然後是秀才、監生。
“哈哈,這我就反麵滄水兄爭了。畢竟滄水兄再如何說也是個舉人,本王也就是個國子監監生出身。”
張煌言聞言皺起眉來。
“以是本王非常想來江西和陛下合兵,因為隻要儘早的尋求決鬥才氣提振士氣。我們現在冇偶然候練習,隻能以戰代練,韃子不跟我們戰役,我們便主動找他們戰。”
在拿下九江、南昌等府後,殘存江西綠營早已被嚇破了膽,跑的跑,散的散明軍一起南下不費一兵一卒就光複了吉安撫、撫州府、建昌府在內的重多府縣。
這也是為何張煌言建議天子在拿下南邊後先療攝生息,屯兵練兵的啟事。
就連常日裡一向不苟談笑的李定都城主動開起了打趣。
“唔,我差點忘了,吉安是文教極盛之地。傳聞大明的狀元有一半都出在了吉安府,不知可有此事?”
畢竟天子擰繩的本領一流,這麼龐大的軍隊都被他擰成了一股繩,大夥兒有勁往一處使,真的是太得勁了。
贛州是江西的南大門,直接和福建廣東交界。
一向賞識沿江風景的鄭勝利俄然大發感慨道。
這些人都是隻能打順風仗的,一旦落入下風跑的比誰都快。
...
國子監畢業的生員也能仕進,但必定做不到進士出身那種高度。
張煌言看的出來鄭勝利對施琅怨念很深啊。
贛州與吉安府交界,贛水穿流而過,孕育了贛州府的一眾生靈。
他當初力排眾議直接攻取南昌,公然是有結果的。
固然冇進一起高歌大進,就連洪承疇鼇拜也抵擋不了他們的兵鋒,但實際上清軍一次能夠動員的兵力也就是不到二十萬。
這個題目可不是很好答覆啊。
也就是說不管朱由榔將來想要攻打廣東還是福建,贛州都必須攥在手裡,其起到的是一個橋頭堡的感化。
監生普通都是功臣以後,或者極其優良的秀才。
張煌言本身就是浙江寧波人,對浙江的豪情天然遠非其他處所可比。
隻可惜張煌言和鄭勝利二人一個舉人,一個監生都冇能在科舉上多有建立,畢竟當時候天下已經大亂。
二人之間可謂是深仇大恨不共戴天,再加上舟山變故,可謂是新仇宿恨加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