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李全的選擇,調整佈署[第1頁/共2頁]
遵循製定的打算,紅巾軍將出動兩營人馬,在庫山設營立寨,對完顏訛論的側翼構成威脅。
“是啊!”劉慶福想起這件事情,立即膽氣又壯,說道:“如果連關都不敢出,豈不讓人笑話?”
而對於紅巾軍,李全不算很體味,也存著警懼之心。固然接管了拋石機,也表示了感激,但卻始終不敢讓紅巾軍入關,幫手防備。
二道長城的關隘名“大關”,大關以北不遠是“小關”。小關、大關、穆陵關,三重防地三道關,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縱深防備體係。
“楊妙真的殘兵敗將,恐怕對紅巾軍幫忙不大。”於洋點頭,說道:“我們一向在青、濰等州活動,對紅巾軍真的體味未幾。若說紅巾軍能占有三州之地,這氣力恐怕不成小覷。”
“是啊,我們若說不出關,隻待紅巾軍到來,再前後夾攻,紅巾軍恐怕不能等閒信賴。”李福點了點頭,附和兄弟的說法,“紅巾軍與楊妙真已經合軍,想必是氣力大增,纔敢與金軍對戰的吧?”
“孟九成申明不顯,可也冇聽過他的甚麼劣跡。”李全摸著下巴說道:“至於投附,那是今後的事情。現在,我們還是以穩為主,守住穆陵關,對紅巾軍也無益。出關作戰嘛,還是向紅巾軍申明我們的難處,臨時不要冒險為好。”
“元帥說得對,穩,必然要穩。”國安用連連點頭,擁戴道:“我們把穆陵關守得嚴實,但是管束了兩路金軍,感化最大。”
當時的齊國猶嫌不敷,在穆陵關以北十裡,又修建了第二道長城防地。
隻要拖住金軍,憑他們所照顧的糧草物質是對峙不了太長時候的。頓於堅城之下,安丘再失,完顏訛論所部就成了孤軍,敗局已定。
“能與劉二祖、彭義斌等義兵平起平坐,結合作戰,紅巾軍又豈是易與之輩?”於潭對哥哥的判定非常附和,說道:“人家書信中不是說得清楚,劉二祖等義兵也有行動,管束金軍,策應我軍。”
“唇亡齒寒。”李福接上話,說道:“元帥說得對,金軍纔是大敵。就算我們落敗,走投無路去歸附紅巾軍,想必他們也會象收留楊妙真所部那樣,給我們碗飯吃。”
同時,密州(現諸城)的紅巾軍將由王忠峰帶領,西進抄襲完顏訛論;高密的韓守仲則率所部四千人馬攻掠安丘,斷敵退路。
李福點頭附和,如許既不獲咎紅巾軍,又能守住關城,並保持獨立的職位,確切是目前最好的體例了。
“話不能這麼說。”李全擺了擺手,說道:“金軍纔是我們的仇敵,搶的也是我們的地盤,紅巾軍能夠伸出援手,已經是很仁義了。當然,我們如果敗了,他們也不好受。這叫,叫……”
他感到情勢嚴峻,一麵命令各部加強戍守,一麵和眾將商討,作出應急佈署。一旦穆陵關不保,便向西突圍,進入沂蒙山脈。
在關樓大廳內,李全、李福、劉慶福、國安用、鄭衍德、田4、於洋、於潭等人停止軍議,以肯定如何應對。
國安用倒是怯懦,屬於避戰派,看到李全的目光,想了想,說道:“我感覺鄭將軍言之有理。再說,我們不出關,與金軍對峙,紅巾軍從後掩殺,不一樣是夾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