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進六章再添歲幣贖八州 又結盟約換四平[第1頁/共3頁]
卻說趙良嗣回到雄州,將商談之事說了。童貫聞言大驚道:“本覺得遼國滅了,便可不必再出歲幣,想不到金國又來索要歲幣,還以燕雲等州縣為威脅。”
童貫緩緩點頭,但還是皺眉道:“但此趟大肆北伐,虎頭蛇尾,還大敗於遼軍,卻不知該如何諱飾。”趙良嗣卻笑道:“雄師之敗,軍前批示的乃是種師道,大可將罪惡推在他身上。樞密有與金國會盟,令金國答允交還燕南八州之功,官家天然會替樞密諱飾。再則若真能收回燕南八州,此便乃是大勝,那裡會有甚麼大敗?”
童貫的奏表到了朝廷以內,還是引發了一場辯論,但辯論的力度不大。文官們對於贖城冇有太多定見,既然打不過也隻能用錢贖買了,他們辯論的核心倒是該有人對這場大敗賣力。朝中有蔡京、高俅等人周旋,而童貫推出來的種師道滿足了文官們的要求,因而種師道成了替罪羊,被罷官奪職。
童貫所想也對,當年遼國不竭南侵,也是因為看中宋國富庶,想要財帛,而檀淵之盟後,遼國每年都有歲幣,便不必再發兵動眾南下去搶了,這也就是宋國用錢換戰役的計謀。能夠說宋國這個用錢換戰役的計謀對遼國事勝利的,宋國經濟發財,但因海內重文抑武,導致軍隊打不過遼軍,但能夠用錢換來戰役,既然能花些錢就擺平遼國何樂而不為呢?
李綱與黃裳也非常無法,宋軍大敗出乎他們的料想,原覺得西軍精銳能與遼軍一戰,卻冇想到還是敗得如此慣性,連遼軍都打不過,又如何能打得過滅了遼國的金軍呢?兩人的上書,也隻是宋人最後的一點骨氣,起碼是北宋最後的一點骨氣。固然兩人也都看出宋軍冇有贖回燕北八州的後患,但兩人也不肯意上書要朝廷咬牙將燕北八州一併贖回,因為給歲幣贖城本就是他們主戰派反對的事。
粘罕嘲笑道:“當年你宋國與遼國締盟,便是以歲幣支給,換來遼軍不南下侵宋。而我大金國現在去遼國而代之,莫非歲幣不該給麼?”
阿骨打抬手止住笑道:“朕不便與你們商討此事,你們到偏帳商討便是了。”阿骨打是天子,商討償還燕雲十六州定是索要財帛的,他天然不會自降身份與宋使商談這些,當下完顏婁室搶先,粘罕、金兀朮等人,引趙良嗣等人到偏殿商討。
歲幣買戰役又不是第一次乾,道君天子下詔答允締盟贖城時並無壓力,比起真宗天子赫赫武功都隻能博得一個檀淵之盟比擬,他本身感覺這一趟收回燕京在內的八州,也是一場赫赫武功啊。麵對金國的強勢,或許有北宋的無法,也有宋人的軟弱,但道君天子卻忘了,檀淵之盟是宋真宗禦駕親征打出來的,而他這個盟約是遣使要求,求出來的,能有多少保障力,也隻要天曉得了。
兩邊有來回還價還價好久,最火線定下四十萬金帛為犒賞之費。隨後趙良嗣答覆要歸去通稟童貫,奏明朝廷方可簽約,而完顏婁室等也要稟明阿骨打,是以兩邊便各自散了,趙良嗣自回雄州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