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枯三章眾正盈朝固權柄 詩劍耕讀治國家[第1頁/共4頁]
三娘與宿元景勸了幾句後,便命人領李綱前去燕青那邊點兵,李綱也不推讓,便到開封當天就點了五百禁軍護送,便直往山東路萊州港,那邊自有水兵調派船隻護送李綱北上燕京,接掌右路軍兵事。
三娘在東京,自北伐開端後,便詔令處所主動挑動兵力覺得整編後背軍馬,又集結各軍州賦稅,以供應交戰,並嚴格監察處所官吏,但有貪贓枉法的,皆是以雷霆手腕迅疾罷免拿問,自山東路內遴選人才,委授官職。
李綱看了後歎道:“昔年蔡太師府中,驕奢淫逸,來往官吏皆是財帛重禮,酒色財氣,現在倒是務實求真,軍政繁忙的氣象,真是氣象一新啊。”宿元景笑道:“這便是扈太師與蔡太師分歧之處,她是真正為天下在做事。”
理學講究的是敬天道去人慾,講究的是天道人倫,講究的是禮教大防。而三娘倡導的心學則與理學剛好相反,它更加尊敬人道和客長實際,從知行合一中導人入天道正理,更加講究儒學應當是格物致知,學乃至用。
入到府內,三娘辦公的靜止堂內,李綱見到了三娘,此前雖與三娘有過數麵之緣,但都是行色倉促而過,現在再見時,隻見三娘一身烏帽狩服,明眸善睞,目光柔中帶剛,代理政務時氣度雍容,部屬官吏皆恭恭敬敬。
開封的詔令一道道的下達,山東路數千已經在各個官吏位置上磨練過的文官們分赴各地,或接人知州,或接人知縣,或接任學官,開端接掌各地政局。而不平的處所文官卻有力抵擋,一來三娘是以朝廷抗金大義解纜,占有了法理製高點,二來現在大宋的處所官就冇有潔淨的,貪贓枉法的極多,一查一個準,三來處所官吏手中那點不幸的兵權又能做甚麼呢?須知北宋末年的處所兵力極弱,不然也不會呈現幾百個賊寇占有一個山頭,處所官府就束手無策的局麵。
三娘擺手道:“李相在我心中便是宰相之能,官身誥命不過一紙文書罷了,能至心實意為國為民者,便都是宰相。”頓了頓三娘又道:“現在北伐戰事吃緊,右路軍乃是嶽飛副元帥統領,急需一名德高望重之人前去坐鎮,不知李相可願往?”
三娘感唸了一會兒,又請宿元景坐下說話,便將本身調劑各地官吏的方略與宿元景說了。宿元景天然是支撐的,北宋末年的吏治極度暗中,也是到了非要調劑不成的境地,借這個機遇調劑,宿元景也是同意的。
北伐三路雄師停頓順利,東京開封這裡,三娘坐鎮中樞,藉著北伐金國的大計謀,開端對處所停止調劑。也得賴大宋國策,以文禦武,各處所軍政長官多是文官。文官與武官有很大的分歧,他們深受儒學影響,講究的是正朔天命,更加具有讓步性,不似武官做事很多時候都是衝冠一怒,而不計結果。
李綱倉猝起家拜領,他自從被欽宗貶官以後,一向憂患國難,二帝蒙難時,更是心急如焚,現在能領軍北伐,天然是心胸盪漾,領了官誥後,老淚縱橫,幾近哽咽。
宿元景冇有說得太明白,三娘也曉得此中關頭,他擔憂的便是官官相護這一樣,天下吏治廢弛,並非一兩個官員如許,而是當時大宋朝自蔡京以下,各級官吏都腐朽崩壞之故,是以要動吏治,所用之人定如果能接受千夫所指的壓力,還要能冷下心來,做個心狠手辣的苛吏,不計罵名,不計得失,不計親情的。不然任用的人抗不住壓力,半途而廢,那整肅吏治也隻是逗留在紙麵上的政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