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佞臣與皇後 - 第118章 厭恨上

第118章 厭恨上[第1頁/共3頁]

乾脆王福勝在旁見他麵色痛恨,打著圓場道,“恕主子多嘴,國舅爺自喪父,性子左了很多啊。這可不是回陛下話的態度。”

劉炟放動手裡的筆,揉一揉額,道,“宣。”

他的叱罵一句接著一句,竇憲聽的不耐煩之極。

竇憲接著逼問,“回哪兒去了?她去那裡了?快說!”

劉炟不答,隻道,“你翻開看看。”

竇憲聽他一番話說下來,都是飽含墨客氣的紙上談兵,心中氣憤,忍著氣道,“陛下,臣並冇有那麼想。隻是見敦煌人毫無戰心,長此以往恐怕要被匈奴人兼併。以是先縱匈奴人取之,以激子民的鬥誌,順勢大破匈......”

按普通環境來講,武曹是權力頗大的,除太守外,隻要他們可變更一郡兵馬。但竇憲在敦煌郡的日子裡,一向嫌棄該郡武曹官員都是守成派,平日裡有秘密,從反麵他們籌議。吳維安也是如此,大半軍事都由他本身和主簿黃朗執掌。

劉炟沉下了神采,道,“其他子民該當被庇護,那麼這些人,就應當被捐軀麼?!莫非在你內心,性命是有貴賤之分的?!”他越說聲音越高,“兵者,當思禁暴除害。可你瞧瞧,你都乾了些甚麼?!”

劉炟沉默了一會兒,將桌上的一卷奏疏遞給了他。

他皺著眉打斷了,“陛下,仁人仁兵一詞固有其可取之處。但邊疆數驚,士卒傷死,都是仁人所隱的。何況臣並非心狠手辣,用心送那些人去死,實在是成大事者必有棄取。為了敦煌的其他子民、為了全部大漢,有所捐軀在所不免。不然與匈奴的纏鬥將永無儘頭。”

劉炟見他始終不改態度,心頭慍怒,站起家喝問,“這是你回朕話的態度麼?我朝一貫推行仁人仁兵。你可懂此中含義?——高低一心、全軍同力,導致十裡之國有百裡之聽。可你瞧瞧你乾的事!以桀詐桀,當然可獲一時之幸。但若弄巧成拙,你將何為?何況民如水、國如舟。你豈不聽聞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竟敢賊敦煌子民,而冒稱其再生父母......”

大漢實施郡縣軌製,各郡長官稱太守。其部屬官,有主簿、丞﹑五官掾、諸曹掾史四等。曹指代各個分擔詳細事件的部分。像武曹,就是掌管兵事的部分。

竇憲的唇間忍不住閃現出一個嘲笑。但他很快就粉飾住了,俯下身去,“謝陛下。”

王福勝說是,遞了一卷聖旨過來。

殿內的王福勝很快就把這一旨意往彆傳了出去。不一會兒,就有小黃門帶著竇憲出去。

竇憲說恕罪,這才翻開奏疏。其落款已被劉炟抹去,但裡頭的內容,和他猜想的無疑——先是奏他用心往匈奴處放動靜,使軍臣帶著人掘漢民墓、俘虜漢民施加劓刑。又奏他驅敦煌郡孱羸兵士為前鋒,以誆匈奴。另有初來敦煌,遭受軍臣及其侍從,不顧蔣斌等百人,自行逃離一事。

竇順聽了嚇了一大跳,忙去捂他的嘴,“世子胡說甚麼呢?細心被人聽去,這可都是要殺頭的造反言語!”

解釋?

竇憲謝過,坐了下來,等候著他的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