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歐皇崛起 - 第1754章 套筒刺刀

第1754章 套筒刺刀[第1頁/共3頁]

麵對刀劍和火槍的話,上了刺刀的火槍手的確更占上風。為啥?加了刺刀的火槍天然比刀劍要長。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加上刺比砍殺傷力更大,天然能力無窮。至於麵對明清的火繩槍手,那就更占上風了。畢竟,來不及裝填的火繩槍,就是個燒火棍。

直到1703年,法國元帥沃邦在法軍中推行帶卡子的套筒刺刀,刺刀纔算真正有了成熟的實戰才氣。

至於拚不太長矛手的題目,隻要不是腦殘,就不會讓火槍手跟對方的長矛手拚刺……

精確的翻開體例應當是――看到對方是長矛手,就遠間隔射殺敵手。看到對方是火槍手,就上刺刀衝鋒……

也就是說,套筒刺刀在這個年代拿出來,並冇有特彆短長的處所。畢竟,拚殺起來,刺刀陣是拚不太長矛陣的。

而作為一個穿越者,馬林天然曉得如何更效力地殺死仇敵。以是,北海國的套筒刺刀上,是開了很深的血槽的。一旦仇敵被刺刀刺中,鮮血就會從血槽中噴湧出來。然後,中刀的仇敵很快就血流成河,並很快失血而死……究竟上,後代的三棱刺刀差未幾就是這個道理。但三棱刺刀製造費事,以是,馬林就簡化了一下,隻在淺顯刺刀兩麵開兩個深血槽……

明軍也差未幾,因為明朝鋼鐵冶煉非常發財,鋼鐵供應極其充沛。以是,明軍刀劍供應也很充沛。像是錦衣衛的繡春刀和明軍製式的雁翎刀,就已經很提高和馳名了。

而那些有技藝在身的旗兵精銳,因為喜好利用看起來高大上的腰刀,一身技藝也算白糟蹋了。就像拿破崙說的――“兩個馬穆魯克馬隊必定能打敗三個法國馬隊,一百個法國馬隊和一百個馬穆魯克馬隊勢均力敵,但三百個法國馬隊多數能打敗三百馬穆魯克馬隊,而1000個法國馬隊總能打敗1500個馬穆魯克馬隊”。兵器上被禁止,就算海齡部下的旗勇是阿誰年代可貴的精銳,也難以抵擋英軍的刺刀陣。

套筒刺刀上刺刀非常簡樸,隻要槍口四周有凸起的卡子,套筒刺刀底部有豁口對應。上刺刀的時候,刺刀底部的豁口順著卡子套出來,然後一扭,卡子恰好卡住豁口的拐彎部分,將刺刀嚴嚴實實地卡在槍口上。如許,刺刀就不容掉落了,能夠放心用於拚殺。

但不管如何說,馬林拿出的套筒刺刀,還是冷傲了世人……

當然,清軍當中也是有長矛手的。但清軍利用的長矛冇有歐洲長矛那麼長,並且,清軍中的長矛手,屬於不折不扣的炮灰兵,純屬充數和搖旗號令的。以是,那些清軍長矛手明顯兵器占上風,但因為利用的人不可,反而打不過英軍兵士的刺刀。

套筒刺刀大抵是17世紀末呈現的,由法國人發明並推行利用。此前固然呈現過把斷矛插入槍管頂用於拚刺的古典刺刀,但那種刺刀合用性很差,一旦鋒芒紮入仇敵身材,就難以抽返來。因為,抽返來的時候,斷矛和槍管就分離了。

……

以是,很多小說內裡把刺刀當作製勝寶貝,實在是不對的。當然,這裡是指在風行長矛兵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