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1章 兩個“牙”也彆想跑[第1頁/共3頁]
除此以外,西班牙製造的卡拉克帆船,以及軟木,也是馬林很需求的東西,用便宜銅私鑄成銅幣去互換,本錢昂貴,非常劃算。
比如,西班牙托萊多和薩拉戈薩的兩個皇家鑄幣廠,工匠總數隻要4000多人。倒不是西班牙兩個國王不想擴大範圍,而是,鑄幣工匠不好培養。手工打造銅幣,那也是技術活,普通人乾不了。而培養學徒的話,以歐洲學徒軌製,常常要培養7年才氣出師。以是,這影響了西班牙鑄幣範圍的擴大。
現在的西班牙,錢滿為患。除了需求拿來去印度用來香料采購的部分金銀外,其他大部分金銀,都流入了西班牙海內市場,又推高了西班牙本就很高的物價。
……
而北海國分歧,北海國鑄幣廠利用螺旋式壓幣機如許的機器出產鑄幣,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很低。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實在是做模型,隻需少量技術好的工匠就行。而壓抑銅幣時,壓根不要啥技術,隻要把光禿禿的銅板趁熱丟進機器,用力扭轉軸杆,狠狠地壓抑一下,一個銅幣就做好了,效力高了豈止十倍?西班牙兩個鑄幣廠4000多工匠的活兒,北海鑄幣廠兩三百人就能做。
歸正,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牙”都是馬林大帆海的合作敵手。能給他們製造點費事,馬林是非常樂意的。
以是,固然馬林之前也冇在葡萄牙設立貿易渠道,但有若昂二世舊臣這些本土的貴族共同,銅幣的流入反而更輕易。
另有就是,銅幣的製造本錢和製造速率,馬林的鑄幣廠都大大優於歐洲任何國度。比如,已經開端采取印度銅鍛造馬拉維第銅幣的西班牙,在銅幣鍛造的效力上,完整和北海國冇法比。
如果隻按質料費算,這利潤足足7.6倍多!即便刨除長途運費和鍛造野生用度,四五倍的利潤老是有的。隻要有奧妙的出貨渠道,西班牙人也冇轍。畢竟,他們又冇有專業的特工構造來調查。
水銀有啥用?這個年代的黃金和白銀的提煉,措置金銀礦石時的混汞法,需求大量的水銀。如果冇有充足的水銀,金銀礦的開辟都成題目。西班牙為啥能夠將美洲的金銀礦那麼大程度地開辟?還不是仗著它有豐富的汞資本?換成法國去,都冇充足的水銀去提鍊金銀礦呢。
比如,我鍛造375萬個馬拉維第銅幣,就代價1萬杜卡特金幣了。但是呢,鍛造375萬個馬拉維第銅幣,需求的紅銅僅僅隻要750萬克,也就是1.5萬斤。而明朝1斤紅銅才0.1兩白銀。以是,質料費本錢才1500兩銀子,隻摺合1300多個金幣。
固然威尼斯每年貿易的過程中,貨幣暢通量很大。但值得重視的是,威尼斯搞的是國際貿易,需求用到列都城承認的貨幣。比如,杜卡特金幣,以及,含銀量高的格羅索。其他含銀量低的銀幣,以及銅幣,出了意大利底子冇人承認。
是以,想要鍛造西班牙銅幣去西班牙圈錢,還需求先在西班牙建立奧妙的貿易渠道,便利銅幣的出貨。
以是,盜窟意大利銅幣,收益還不如盜窟西班牙銅幣。但題目在於,馬林不籌算去西班牙招募民工。以是,馬林優先挑選盜窟意大利銅幣,而不是西班牙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