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皇登基(二)[第1頁/共3頁]
太後道:“桓卿平身,有何本章固然奏來?”
桓原笑道:“估計是太後這些日子過於怠倦了,連國之大抵都忽視了,太後,國不成一日無君啊!”
桓原謝恩起家,說道:“臣在荊州驚聞天子駕崩,痛心疾首,又恐京中有變,奸佞之人圖謀不軌,危及社稷宗親和太後安危,星夜率十五萬精兵,進京勤王。啟稟太後,現建康巡防、宮城禦林軍已儘數在微臣把握當中,太後儘可放心,不軌之徒再絕無機遇。”
因而又命人請來高連喜,說道:“還請高公公回宮稟報太後,桓某謹遵太後懿旨,本日且將軍中事件安設一下,明日就進宮拜見太後,任憑太後調派。”高連喜見禮告彆,回宮覆命。
桓原答道:“啟稟太後,臣本想以皇恩浩大感化之,然蔡王亂黨冥頑不靈,不知改過。就在昨夜北府兵緝拿亂黨時仍負隅頑抗,武陵王、段涓及庾青俱死於亂戰當中,隻要蔡王重傷被擒。”
太後又笑道:“大將軍那裡話來,說到底我們還是一家人啊,要在官方大將軍與本宮還應叔嫂相稱呢。”一旁眾臣也擁戴著一陣笑。
桓原此言一出,在場的人先都是一愣,然後是一片嘩然。桓原一下子將臉陰沉下來,環顧眾臣道:“各位大人,可有貳言嗎?”
在場眾臣各個聽得大驚失容,忽聽“啪”的一聲,世人抬眼觀去,本來是太背工中奏摺掉在了地上。一旁高連喜忙上前拾起。
太後聲音微顫問道:“桓卿另有何事?還請奏來。”
“臣有貳言!”桓原話音未落,就見一人出班跪地,太後與眾臣一看本來又是殷淵。
太後問道:“桓卿另有何事?”心想“桓原啊桓原,這建康城裡裡外外你都已掌控,莫非還嫌不敷嗎?”
擺佈走上來四名金甲軍人,大聲道:“在!”
跟從太後的一幫文武,見太後不在,便紛繁上前與桓原存候、問好,毫無當日殿上公理凜然、口若懸河之勢,唯獨殷淵站在人群最後,冷眼看著。此時現在殷淵肺都快氣炸了,他那裡能想到上至太後、下至文武,見到桓原態度竄改如此之快,就連會稽王也是對桓原笑容可親。
桓原驚奇道:“桓某還迷惑高公公為何會俄然親臨軍前,本來是有太後懿旨到,臣桓原接旨。”
桓原又道:“話雖如此,但君臣禮數不成棄也,還請太後先行起駕回宮,臣自當有本啟奏。”
這一日,桓原與眾將正在中軍大帳內議事,俄然有門軍來報,說宮中派人前來傳旨。桓原聽後稍事思慮半晌,便親身率眾將到轅門驅逐,見到來人恰是宮中內侍總管高連喜,此人與桓原倒是熟絡。桓原拱手見禮,朗聲笑道:“本來是高公公到此,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桓原道:“太後是感覺微臣措置的不當嗎?”
接著又有幾名文武大臣一一附議,桓原將目光轉向一旁的會稽王,拱手重聲問道:“殿下,您乃輔政重臣,一言九鼎,對臣之主張有何定見?”
桓原命人先將高連喜請到後帳安息,本身則拿著太後密旨返回大帳,拆開封簽,確切是崇德太後筆跡,說是密旨,卻更像一封家書。密旨中說,“天子久病,不幸駕崩,本應昭告百官、天下,然宗親元老及朝中重臣對新帝人選定見不一,情勢幾近失控,本宮一再讓步,不想卻呈現了現在局麵。幸虧有桓大將軍這般忠臣良將坐鎮,本宮心且安穩。本宮清楚,桓大將軍乃一代忠良,多年來未忘先帝囑托,嘔心瀝血,為大晉江山立下了汗馬功績。當今,但願桓大將軍仍能為大晉江山社稷著想,進京幫手本宮穩定政局,以告慰先帝在天之靈.......”洋洋灑灑時而抒懷、時而話舊、時而又痛陳短長,不卑不亢,又不失嘉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