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節 鹽務積弊(2)[第1頁/共3頁]
第二條說辦理不易:河運沿途賣力顧問,裝卸漕糧的兵弁有千人之多,仍不免有失火,落水之事產生,現在改行海運,章程全都是新定,與實際環境是不是能夠符合尚不得知,承運的委員也怕有閃失,擔任務。
這封奏虧本來也是陸建瀛無法之舉,這一年多的時候裡,他在兩江任上實在是承擔了太多來自各方的哀告和拜托,乃至連京中的祈雋藻,也托報酬他帶來一封手劄,隱晦的提出,請他上章天子,要求暫緩停止漕運鼎新一事。
思及於此,龔裕披衣而起,命聽差取來燈燭,坐到書案前草擬了一封奏摺,痛陳鹽政弊端。不過他是湖北巡撫,是管不到兩淮鹽政的,隻能是就官鹽到‘岸’以後的弊端做一番陳述,並要求在省內先做試行。
鹽課是朝廷賦稅第一來源,所占比重最大。每一年支出多寡,要看官鹽銷路多少而定,多年來蕭規曹隨,內裡弊端重重,難以排解。而此中最大的一項弊端,就是私鹽猖獗,幾占到正課的三成擺佈,滿清曆任君主,無不為此事而絞儘腦汁,企圖剿除鹽政私運,不過始終見效不大。
接到奏摺,陸建瀛給嚇得魂飛天外趕快再一次上摺子請罪,這一次天子冇有再多說甚麼,隻是批了句:“曉得了。”就扔到了一邊。
再說淮南。淮南的弊政在於浮費。這類浮費的存在,便是陶澍和兩淮鹽商牴觸極大的最首要的啟事。約莫是如許的:每一年除了上繳的正課以外,鹽運支出中的一部分會伶仃開列出來,交予揚州的鹽商總會,各種亂七八糟的錢加在一起,總有貳佰數十萬兩之多。這些錢都是寫在國度鹽務正課當中的,多年因循而下,等閒冇有人勇於插手竄改。
他想要達成的,就是在這方麵做文章。將匣費大幅度降落,即是便是減去了一部分官鹽的本錢,天然的,代價也就會降下來。彆的,他在摺子中又提到了兩條:第一,便是在淮北鹽場行票鹽之法,票分三聯,彆離說明數量,運銷地點和期限,鹽票不離,不然便以私鹽論。便如同後代所用的發票。
道光初年,天子新君即位,也曾經下大力量整治私鹽發賣,當時的兩江總督蔣攸銛(音先)奉旨主持此事。最後卻弄得身敗名裂,客死他鄉(關於蔣攸銛的事情,不是本書的範圍,略去)。
而實際上,除了鹽商總會要靠浮費來吃苦以外,另有一些人,便如同鹽政,運司書役的薪工飯紙,並乏商的月折等項,鹽政衙門所收的公費,匣費,也都在拔除之列。(關於鹽政的弊端,前麵還會有細心的筆墨先容。)
接下來的兩條是談交米時的困難,一是同時雇傭沙船,不敷利用,如許交米的期間就會呈現‘整齊’,既恐‘停船待米’,又怕‘米到船稀’。並且還會影響風信。
繼任的是陶澍,很有一番奮發精力,並且他當年任職川東道時,便整治過川省鹽務,也很有手腕,將個兩淮,揚州等地的鹽商整治得昂首帖耳,再無本來那等浮華、豪奢之氣。
官鹽到‘岸’,按例還要上繳一份官費,這類支出就是叫做‘匣費’,並且匣費無定額,普通每引鹽加收一兩二錢,一樣的,都要算在本錢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