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鹽務積弊(3)[第2頁/共3頁]
和勞崇光、劉炳章額彆傳閱了一番,待到世人都看過了奏摺上的硃批,龔裕想了一會兒:“仲良兄,皇上的意義寫得清楚明白,竟似是要本省做為試行之地了?”
兩淮鹽引案產生在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帝第三次南巡以後,實在,鹽引案的開端是在乾隆十年就開端了的。
“著:龔裕於見折之日起,於湖北漢口引地,推行新法,將鹽運之匣費如數減少。待到官鹽價降,再於兩淮等地推而廣之。”
固然是談笑,但是龔裕也很清楚的曉得他的話並非虛妄。兩淮所產之鹽要供應的彆離是兩江,兩湖和河南六省(清朝的時候,安徽是屬於兩江統轄),不過集散地倒是設在漢口,這裡號稱九省通衢,水路陸路發財,岸上有引岸和與鹽運相乾的衙門――運商支出給這些人的一筆用度,就叫匣費。
“這猶算不上甚麼。”勞崇光看過摺子,沉吟了好久方始張目開口,一副已經思慮安妥的模樣:“大人,漢口雖為引地,匣費一節,即便全數去除,也不過二百萬兩,戔戔之數,頂得甚麼?莫非便能夠達成皇上‘輕本’之意了嗎?”
“以朕觀之,不過官鹽所銷不暢所至。而何故至此,則皆為官鹽之價遠過私鹽。鹽之一物,民生所繫,上至天子,下至小民,無日不需。陋屋蓽竇,深以官鹽價高為苦事,為生存,天然選用私鹽。”
龔裕苦笑著,他和勞崇光僚屬之間甚是敦睦,說話也就不消很客氣了:“聽你的說話,竟似是軍機大臣的口氣了。”
龔裕當真的想了想,對勞崇光說:“若說減少匣費,本來是總督大人與本官分內之務,不過,總還是要和鹽政福大人商討一番,再做事理,你看呢?”V
天子偏著頭,皺著眉,一副不知以是然的神態:“高宗年間之事?是甚麼事?”
“朕曉得,兩淮鹽引案用時二十二年之久方纔停歇下來,朕豈有不知,隻是不曉得你說這些做甚麼?”
勞崇光和劉炳章愣了一下,,同時放聲大笑起來。
“臣等不能儘述所言,不能為皇上節勞,請皇上懲罰。”
“猶可駭異者,各地鹽政,鹽商深識其故,仍無半分為國排難,為民解憂之心,按例以黑錢重重行鹽運之法,朕實不知該等人是何心腸,為一己私利,疲民一至於斯”
賽尚阿,祈雋藻等民氣頭暖呼呼的,深為皇上體恤老臣而打動,當即清算儀容跪安而出。
“那,辛階兄的意義呢?”
天子思慮了一會兒,把後果結果想清楚,也忍不住心中好笑:誰說他要廢除如許的一條生財之道了?究竟上,他要做的,恰好相反
實在,從外務府拿錢出來作為本金,托付鹽商生利這也不能算是甚麼了不得的錯誤,乃至能夠說無益於皇家。不過事情壞就壞在乾隆到了中葉以後,脾氣變得好大喜功,六次南巡所破鈔的銀兩真如同泥沙普通,並且此中極大的一部分報效都是來自於各省鹽商,作為天子,天然也要投桃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