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節 幣製改革(2)[第1頁/共6頁]
閻敬銘固然有革弊興利的勇氣,但銀行之事,乾係甚大,旁的人不消說,隻是朝中的禮王、肅王、鄭王、怡王、恭王等數家王爺,肅順、賽尚阿等宗室親貴大臣,都是在四大祥中各有一份乾股的,一旦斷了這些人的財路,於天子他們還一定敢如何樣,但對本身,怕就冇有那麼多顧忌了。因是之故,等閒不敢在皇上眼進步言,這件事也便遲延了下來。
“用洋人不過是用這個洋人在各國之間的信譽,讓他來替我們翻殘局麵。戶部仍有監督之權,如何說是開門揖盜?更與管銀子何乾?”
齊截減平是閻敬銘所建議。鹹豐七年的時候,戶部奉旨預為籌劃軍餉,閻敬銘和肅順親身主持集會,殫思竭慮,擬成開源節流之策各十二條。節流的第一策,各省減平,必須齊截。嘉慶年間,為平地楚教亂,軍需支出浩繁,得設法彌補部庫出入不敷之數,因而陝西巡撫畢沅始創‘減平’之議。減平就是減低銀子的成色,大要銀數不減,暗中卻已減少支出,估計每年各省由減平所節餘的銀數,約計有七十四萬兩,規定應解戶部。但是行之既久,利未見而弊叢生,就因為減平的標準不一,易於弊混。
“啊,啊!雨亭兄見事本相!”
肅順這天本稀有個飯局,因為預知集會會開得很長,以是早就一概推卻。回府途中,心血來潮,就在轎前叮嚀材官,拿名帖請閻敬銘和駱秉章到府中來便酌,又特地叮嚀,宴客時要申明,並無他客在坐。
“丹翁!”崇綺卻還不肯罷休,凜然表示:“這件事萬不成行。我不與議,亦不具奏,倘或朝廷竟行此莠政,我就隻好掛冠了。”
“漢奸猖獗,何得不氣?”
閻敬銘聽到這裡,拍案稱賞。“齋公!”他說,“這件事必然要辦成了它!這是千秋的大奇蹟。收糧的‘淋尖、、踢斛’一時冇法肅除,收銀子的‘火耗、平餘’,從今今後能夠一掃而除。快何如之?”
“呸!你彆不要臉了。還真當朕是在誇你嗎?”天子刻薄的斥罵,“你覺得朕離了你家父子,就措置不來國事了嗎?笑話!甚麼匪夷所思?還‘流毒’?朕容留你在朝堂,就是最大的流毒!說彆人是甚麼漢奸?你倒不是漢奸,你是狗都不吃的王八蛋!”
喘籲籲的唸了一通,他說,“六爺,你再聽,這道奏疏,是道光十八年閏四月,鴻臚寺正卿黃爵滋所上。請七爺聽聽他如何說?”接下去唸的一段,又是有關紋銀外流的:“竊見近年銀價遞增,每銀一兩,易製錢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銀於本地,實漏銀於外夷也。蓋自鴉片流入我國,我仁宗睿天子知其必有害也,特設明禁,聽當時臣工亦不料其流毒到於此極!”
“這個庫,不是我們戶部的銀庫,是他銀行裡的庫。東江米巷你總顛末,不見他們的銀行,洋兵把門,銀子收支,誰也不準乾預。你能保他不盜我們的庫銀?”
崇綺接著再念黃爵滋所奏,道光初年鴉片私運入口,紋銀私運出口的數量:“粵省奸商,串連巡海兵弁,用扒龍、快蟹等船,運銀出洋,運煙入口。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兩;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歲漏銀二千餘萬兩;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餘萬兩之多,彆的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兩。以中國有效之財,填外洋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臣不知伊於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