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清山變 - 第156節厘金之設(2)

第156節厘金之設(2)[第4頁/共5頁]

肅順正要說話,龍汝霖在一邊搭上了話題,“還能有甚麼立言之處?翰仙兄大才,這也要東翁大人明言嗎?”

“外官呢?”

戶部的人無端少了一份進項,天然不滿,便開端高低活動,董浩隻在甘肅試行了一年,就調進京入耳用,人去政息之下,如許的一條善政,也就無疾而結束。

周主事天然是喜笑容開,口中報答不斷。

在貼稅而言,對於那些有行貼的(行貼就是本日的停業執照)‘即不再征收貼稅,以免反覆。’最後一種是關於那種‘不消重本而取厚利,或用重本而取微利者,則要遵循其歲餘紅利多少而征收,不按本銀征課。’

“你們覺得這是和我相乾的女子嗎?”肅順顧不得和兩小我動氣,把顛末簡樸的說了一遍,“現在我最怕的不是旁的,紫雲出身卑賤,每日裡生張熟魏,來往不竭,若說懷的真是龍種,天然無妨;若說是……”他歎了口氣,“這混合天家血胤之舉,可實在是百死莫能了償的大罪啊”

肅順在簽押房中喝茶坐等,周主事帶人進到偏殿當中,這裡到處都是整麵牆高的巨大書廚,每一扇書廚上,都寫瞭然分類、年份、日期。

“是。”周主事答說:“一時冇出缺能夠升轉。”

“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來自甘肅佈政使董浩董大人的奏摺。你去給我找找看?”

這隻是對董浩小我的進犯,與條陳無關,鄙人麵又有人說,‘曆朝明主,無不以惠民為第一要務,恩德之術,莫如薄賦斂,聖祖對後代子孫所留祖法,唯永不加賦四字罷了。然薄賦斂,不累民之心,早已包含此中。後代子孫躬行不悖,萬不敢有增加民負之舉。’

以國度用度之嚴峻,戰事之頻密,董浩如許的一片摺子本來能夠大獲帝心,從而推行各省就近辦理捐納之事的,事情壞在他在摺子中提請的增加商稅一節。

董浩提出一個彆例,就是請飭戶部、國子監,先以‘空缺部照交發各省藩司,俾捐生能夠隨捐隨領部照,’如許一來的話,則各省皆能夠‘酌為就近辦理,覺得集腋成裘之計’。

摺子中的內容從順治六年,戶部為彌補歲費計,遂奏請開監生吏典承差等援納開端,旁征博引,洋洋灑灑,列舉大觀。董浩在摺子中說:‘捐納、捐輸之法,本為以官爵封典為賞,以向小民、官吏接收錢粟,以供歲用,此本漢朝納粟拜爵之遺製,非我朝獨占。’

太多的內容來不及細看,肅順把奏本交給侍從,站了起來,看著周主事為了翻找奏本弄得滿頭滿臉的灰土,倒像個煤店的活計的好笑模樣,心中一動:“周大人,此番多多操心了。”他很客氣的說:“老兄在這裡幾年了?”

黃錫曉得他冇有讀過很多書,在談及公事的時候,不免會有詞不達意之憾,不過大略的意義是能夠聽明白的,點頭一笑,“門生明白了。明日早間,定當脫稿。”

“皇上問起紫雲女人到來的顛末,大人要如何奏答?”

曆朝奏本,天子實錄、聖訓、詔旨都存放在南池子大街南口的皇史宬,如需調用,查閱的,需求事前請旨,到軍機處領來牌票,然後才氣到皇史宬中的配殿,找尋呼應的質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