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治國之道[第4頁/共4頁]
等了好久,散了朝儀,模糊能夠瞥見,天子法輿從乾清宮啟行,由舁夫抬著,轉路回宮,又等了半晌,駱秉章派人來找,和曾國藩一道,由人領著,一起穿遵義門入內,就是聞名天下的養心殿了。
天子歎了口氣,又再說道,“各級官職之設,皆是朝廷正用所需,代天守牧,造福一方。現在倒好,把仕進,當作買賣來做了嗎?!吏治弊端,為害最烈,良善百姓曉得甚麼?他們隻曉得,如果能夠碰到一介天良未喪的官員,就會說,射中有福,得遇彼蒼;如果反之,則會痛罵朝廷,不顧彼等的死活!如許群情激奮,怨懟成習之下,最後的成果,不消朕多和你們說,能夠側身這乾清宮中的,大多是飽學之士,立朝興衰更替,在在明列青史!”
駱秉章大覺意動,他早就聽來往直省的京中大員說過,天子彷彿有著很多很多不能為旁人曉得的治國方略,卻老是以一個一個的小故事或者一個的例證引申述明,卻向來無緣得以親聞,當下集合了精力,聽他說話,“本來呢,朝廷於北遷的百姓更加多賞地盤和賦稅,以現在府庫之充盈、國用之充足,並非是做不到。但於此以外,又生出兩項弊端。京中那些疲滑旗丁,目睹朝廷舊旨墨跡未乾,就又有新政頒行,都會有了幸運之心:如果本身再多多拖延些光陰呢?是不是能夠到手的銀錢和地盤會更多?”
奕三小我聽得目瞪口呆,冇想到一道大見可行的奏請,為天子三言兩語之間就找出如許多的縫隙來?這位主子的腦筋真是轉的快啊!“第二項弊端是,旗人徙居一事,算是國事,也算是家事——旗下人家,提及來都是朕的主子——連主子都管不好,朕今後又如何管束這九州萬方,億兆黎庶?”
“……有些事啊,如同鬚生常談,但不說倒是不可的。比方糧米錢賦,鹹豐八年的時候,山西省內為治下有陳士枚、吳衍前後兩任巡撫,在任上不顧國度正用,盜賣官糧,乃至遭遇旱荒之年,朝廷竟然拿不出糧食來施助哀鴻?多量百姓失卻依托,隻好逃荒關外,弄得餓殍各處,民怨沸騰。朝廷固然有亡羊補牢之政,畢竟也難抵這等犯官所行哄傳四方,貽天下讀書人之羞!”
********************************************
抬頭瞻望著二丈高的殿基上,十一楹寬、五楹深的太和殿,心中生出無窮感觸,甚麼建牙開府、起居八座?不到這裡,不知人間甚麼叫繁華!思及本身多年苦學,鐵硯磨穿,終究所渴求的,也不過是到這森嚴的殿閣當中,站上一站!卻不曉得幾時才氣順利了這番青雲之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