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清山變 - 第49節 中俄糾葛(2)

第49節 中俄糾葛(2)[第2頁/共5頁]

固然千人以上的軍鎮不及後兩省,但駐防地點星羅棋佈,屯紮於遼東半島及柳條邊各地,麋集程度,非其他二省可比。這是因為第一,盛京是清朝陪都,皇族先人的陵寢地點,防務天然加強;第二,該地區各種皇莊、王莊等官莊旗地密佈,旗人村屯鱗次櫛比,駐防地點閃現範圍小而數量多的特性;第三,盛京因為清月朔度實施招民安撫政策,大量漢民湧入,等封禁令下達以後,八旗軍設卡四周設防,用以節製本地漢民,履行封禁政策。

除此以外,更實施‘虛邊’政策,封封閉戶,築牆設卡,禁止百姓流入東北,特彆是在柳條邊以外,嚴行‘清邊’,擯除、剿除在山中開荒、采參、開礦淘金的流民,更將黑龍江下流、烏蘇裡江兩岸的百姓編為新滿洲,固然加強了防備力量,但卻慢慢遷其駐地於寧古塔、而吉林,而盛京,一步步的南移,終究的成果就是空出了大片大片的地盤。東、北方向上廣袤千裡,山重水複,海岸環抱,本是邊防首要之域,卻絕無一軍一鎮,人跡零散,防務空虛。

朝廷在東北的計謀失利,一個不管如何也不能繞疇昔的題目,就是對於東北三省計謀職位的肯定上,清朝曆代天子,都是以外向型的八旗矯捷兵源基地的感化來考量,而代替了外向型的邊防基地的首要位置上著眼。

計謀思惟上的第二處縫隙,就是重南輕北。東三省中,盛京將軍的轄區在麵積上遠遜於黑、吉兩省的駐防將軍,但團體佈局上,卻較著表示出正視盛京而輕視吉、黑的態度。以乾隆中期陸路兵力漫衍環境來看,盛京將軍下轄副都統、城守尉、戍守尉等官14人,協領13人,佐領125人,防備98人,驍騎校198人,領催、前鋒、驍騎16,055人,步軍1,576人。以上官兵漫衍於大小24處駐地及16處邊門——如許的數字,幾近即是吉黑兩省的總和了。

*************************************

“你到南書房去,給朕拿幾本書來。”他一邊思慮,一邊說道,“皇朝文獻通考,盛京通誌、黑龍江誌稿,吉林外紀,另有高宗實錄,哦,不必了,實錄養心殿就有。去吧。”

驚羽胡亂叮嚀小寺人服侍差事,本身跟在他身後到了劈麵的暖閣中,“皇上,甚麼大不了的事情,連晚膳也顧不上吃了?把穩身子啊。”

驚羽滿心顧恤,她曉得,隻要他說如許的話,就又要一夜不能安枕了。恰好這位主兒的身子骨並不那麼結實,隻要有一夜不睡,立即就能夠從麵龐上閃現出來,但畢竟是旨意不能違逆,悄悄地感喟一聲,回身下去籌辦了。

實在,如果能夠在源源不竭的抽調兵力的同時,以漢族彌補本地空虛的設防,亦一定是不能接管的事情,但在曆朝天子看來,封禁東北是第一需求的前提,首要為了達到以下的目標:第一,建立俯視中原的計謀態勢——一旦中原有警,東北鐵騎便能夠敏捷以居高臨下之勢入關、入口,構成軍事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