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重譴肅順(2)[第2頁/共5頁]
“我辛苦甚麼?不過走上一趟,至於大人見不見你,那要看大老爺公事是否繁忙而定。”
晏端書天然又是客氣了一番。在簽押房口說了幾句話,吳衍問道,“雨亭兄,不曉得第宅在那裡?”
固然躲過了京中派員來查的危急,吳衍卻深知,四省旱情時候為皇上顧慮,賑災之事刻不容緩,一旦百姓列隊來領糧米,而縣中無糧可發,事情就捂不住了,以是這十餘日以內,每天都要把晏端書和省內糧道,滿洲鑲黃旗人廉敬找來,商討對策。
肅順在宦海多年,如許的事情天然瞭然,笑著點點頭,“如果如此的話,卑職就在太原府城多留幾日?”
高九趕快轉進房中,低低的聲音對肅順說,“老爺,吳大人親身來了。”
本來,自鹹豐四年,行省當中紛繁興建糧庫,山西也不例外,治下各府如山東省內一樣,構建多處,用以存糧,又趕上數年的好年景,從鹹豐四年至六年,山西省內持續三年歉收,賦稅賦稅幾項,連得朝廷嘉獎,到從鹹豐五年起,到七年的的三年間,前任巡撫陳士枚和接任的吳衍多次奏陳奏陳,‘省內舊建糧庫,多有凋敗,引致庫存米糧濕發黴’,因而遵還是例,奏請朝廷,將黴變的糧食——總計六十萬餘石——騰出來,計算時價,用以售賣,虧空之數,以新米抵之。
山西巡撫叫吳衍,字我鷗,安徽休寧人,道光十二年進士,曾經擔過一任四川鹽茶道,鹹豐三年的時候,調任山西佈政使,厥後接任前任陳士枚的遺缺,升任一省之長。
實際上,這不過是為省內巡撫、藩司、糧道眾報酬中飽ī囊而停止的手腕:真正售賣的都是新米,以一石二兩計算,解送到部裡的代價,倒是遵循黴米的代價劃撥,一石不到六錢銀子,中間的差價,全數落到陳士枚、吳衍、糧道等人的手中——隻此一項,就為陳士枚返鄉增加了十二輛大車的行李、箱籠等物。
第二天一早,主仆侍從幾個就道登途,出了都城一起向西行來,到了四月二旬日,用時十三天,到了山西太原府,先找管驛住下,洗漱以畢,換上公服,去拜見巡撫。
把肅順和高九兩個臨時安設在簽押房中,阿誰下人一溜煙的向內裡走去。
對策不過一條,從旁的省分,特彆是並無水災形成減產的省分多量購糧,但這類彌補虧空的做法最易為人發覺——如許一省購糧,數量極大,必定會形成糧價的上揚,隻好分批以iǎ額停止。到肅順抵省的時候,連三分之一的糧倉也冇有裝滿,又怕他到任以後巡查所轄地的糧倉,還得從速把太原等府的糧食轉運到澤州,以備不時之需。
肅順心中大感疑吳衍也就罷了,晏端書是道光十八年的拔貢,出身清貴,品德品德海內聞名,如何麵對本身的時候如此卑辭?是傳聞有誤,還是 他如崇實一樣,宦海浮沉,變得蠢鈍有如豬狗了?
第75節 重譴肅順(2)
“好!”肅順酒酣耳熱之際,大聲說道,“我等相約三年,三年以後,本官定要榮升而歸,屆時,再與諸位先生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