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 不改荒嬉(3)[第1頁/共3頁]
此時,卻也隻得臨時委曲曾國藩一陣了。胡亂的想了一會兒,他把奏摺放到袖口當中,叮嚀一聲:“擺駕,朕想歸去了。”
在奏摺中,曾國藩非常詳細的記錄了以這一次的湘桂黔三省用兵為例,戶部書辦從平分贓而肥的事例:‘前有湖廣總督裕泰帳下督糧道趙世傑等,奉派到京,與書辦等參議以斤頭為名,兩方分肥。終以白銀十萬兩不足而達成合議。’
接下來就是議論每逢‘……有工程之機,從議起便已有貪墨之法。凡京師有大工程,必先派勘估大臣,該大臣必帶隨員,及堪估後,派承修大臣,承修大臣又派監督,其木廠由承修大臣指派。領價時,承修大臣得三成,監督得一成,勘估大臣得一成,其隨員得半成,兩大臣衙門之書吏合得一成,經手由得一成。實到木廠者隻二成半也。’
‘領款亦極不易。必年餘方始領足,分多次付給,每領一次,則大家依成朋分,每文書至部,戶部動輒複以無有,再催始少給之,隻因不如是則恐人疑其有弊也。’
“是,兒子記下了。”
“老是要極力保持祖宗基業的為尚啊。”太妃和天子畢竟隔了一層,有些事不能像是奕棋訢那樣說得過分直白,約莫的點到便能夠了。
最後一項弊端就是他在厥後所知久矣的銀庫盜銀一節:“‘戶部各差,尤以庫丁一項為諸役之冠。三年更替皆為滿人,便偶有漢人,也無不冒滿人之名。每屆點派之時,賄賂於部中高低擺佈,一兵便需費六七令媛。’
回想著上一年中產生的事情,明天在曾國藩府中看到的這份奏摺,也就難怪天子會大皺其眉了。如果遵循摺子中提到的弊端停止大肆修改的話,隻怕又一輪政局風暴即將掀起,到時候,落馬的能夠就不會是買參一案,和交通外臣一案那麼少哩
“是回皇上話。臣於道光二十八年曾被派往江西主持鄉試,恐生員中有如同王引之,龔定庵類人,身為主考,如果不能通辯筆墨,臣為人調侃事小,如果誤了皇上選材之托事大”
那是當年在還上書房讀書時,聽杜受田和卓秉恬閒談天提起過。他聽得有點感興趣,著人找來看過,內裡記錄的都是一些非常冷僻的筆墨的寫法,有很多都是現在向來不會用到的。一個很簡樸的例子。尋覓的‘覓’字,在書中的記敘就有幾種很古怪的寫法。除了正統的以外,上麵的‘見’字和上麵的‘爪’字有多種搭配體例,非論是寫在其左、右,都是能夠算做是正解。
把孩子帶離,甘子義舉步走進曾國藩的書房,拿起鬆木百寶格上的一本書,竟然是一部極偏僻的《龍龕手鑒》。這部書是遼金期間的一個法名叫行均的高僧所撰,專門記敘很多偏旁部首古今異同的寫法,他也曾讀過。
‘除卻以穀道藏銀以外,庫丁另有他法藏銀。每逢庫期必備淨水灑塵,庫兵乃攜夾底水桶,以銀藏銀出之。俟堂官散後,安閒挑桶而出。’
如許的定見當然是給天子采納了,但是不但是穆彰阿等人,每天例行的去給靜皇太妃存候的時候,這本來等閒不會乾與朝政的老庶母,也用一種拉家常的口氣對他說:“天子如果有甚麼新政,我等在深宮中也不消過問,更加不敢去過問,大師一起談天的時候也都說,皇上幼年有為,真恰是要一改本朝弊政,力求複興的年紀,朝中又有如許多的大臣,天然也輪不到我們這班深宮婦人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