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結局[第2頁/共3頁]
英娘輕撫其背道:“世人所見多是侷促,所知多是陋劣,又豈能論六合之廣、天下之妙?便如井中窺天,終是流於下乘,豈可心中自成一界自有法則?況乎大道萬千,各存其異;如果心中有私,便難知一花獨放之害與群芳鬥麗之貴。”
是年,改元重瑞,迎郭後還宮。
初始亦不過是鬚生常談,左不過是旌表勝績,撫卹將士;但是厥後話鋒急轉,耳中隻聽得是:郭氏秉六合之誌,承天子之德,曾化雙鳳之吉祥,今托明月之清輝,修身護國功莫大焉,故此今時昭告天下以正其名,迎駕還朝如此。
“獨善其身非我之誌,兼濟天下方為我所想,本日有可為何不為之?況乎身或可皋牢一處,心則扶搖萬裡之上,自能遨遊三山以外,追風逐雲,又何有樊籠之謂?”英娘微含笑意,不疾不徐,回身與初陽相對而立,口中如此這般答道。
感激統統陪我到最後的女人,冇有你們幾小我我恐怕真的要坑了此文,至心感謝你們,下篇文再見。
戰事已畢,各歸其位。然秋風颯颯,若為輓歌;秋雨瀝瀝,若為低泣。遠眺南北,目力所及處儘皆焦土;敵寇雖已敗退,心中實多欣然。或謂死者長已矣,生者當自存;故裡雖破敗,猶可待先人。故而所思在人,不拘一同。
重瑞二年春,今上痛定思痛,頒《罪己大赦詔》以省其失、以償其過;並遣使往康居等國以締盟約,坊間傳有仙者同業,故而無往而倒黴。
至此夫複何疑?更有誰不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是相顧一笑,聯袂並立,同心齊往。紫府天下中初陽拈花而笑,昂首之間似與人低語道:“今將往人間至高處一行,好叫爾知何為正己君子正天下。”
“無情最是帝王家,皎月豈可染凡塵?”
初始三處各有鴻溝,獨我無他。恍然間偶生交纏,繼而相互融會相互包涵,便有日升月落,瓜代來往之景,隱然有雅樂輕起,恰是六合訂交之音;而夭桃得日月之力,演變更勝,竟然繁衍不休,漸生漸長而成桃林一片,舊木枯朽則新木碧綠。陰陽相得、四時明分,五行演變,雖是粗陋,卻隱然是塵凡初開之相。
“不義福且貴,於我如浮雲;無道而赫赫,於我如浮雲。若心性可變誌向可改,又何故論道?”
一,興族學村塾,遍請天下名師編撰幼學之書。凡六歲以上小童,無分男女,皆需開蒙讀書習字,所學之期初定四年,其間資費之用皆由國庫給出。
二人一問一答,旁若無人,然腔調和緩堪足安撫亂緒,言詞果斷正可安寧民氣;而舜英似懂非懂,懵然停手,側耳聆聽;四下沉寂,風雨無聲,眾皆閉口。
而軍中亦是各司其職:或計死傷之數,補伍什之漏,以免軍令高低難行;或整飭降敵之序,明分兵將之彆,以備告廟獻俘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