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說客(下)[第1頁/共2頁]
韓之孝的為人,我是曉得的。當年在朝中,他為官一貫廉潔,很有賢名。如許的人,我父親若活著,也不會信賴他是那賣主求榮、輕易偷生之輩。
我想了想,道:“故而韓先生找到了當今的戎王?”
“數年不見,娘子比當年更加伶牙俐齒。”他說。
“先生跟錯了人。”我淡淡道,“隻怕先生的這番事理,戎王雖是聽了,也應了,實在卻未曾往內心去,更未曾動手實施。先生盼著的竄改,隻怕就算在北戎熬一輩子,也不會到來。”
“娘子來王庭時,一起上,可曾見到了北戎的平常民人?”
我說:“見到過。”
骨力南麵無神采,道:“我與戎王是何乾係,先生心中清楚。”
我沉吟。
“先生過譽。”
韓之孝的目光動了動,沉默半晌,長長歎了一口氣。
韓之孝道:“娘子過譽。”
固然他如許的人,大多有那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定力,但我也是見多了的,能窺出那臉上纖細的竄改。
“當年先帝北伐,北戎出戰的,恰是當今戎王。”韓之孝道,“當時,他還是二王子。那場大戰乃是北戎百年未遇的大勝,可謂功業彪炳。但戎王仍決意傳位大王子,令二王子非常不滿。鄙人雖身為階下囚,但對二王子處境一清二楚。二王子手握重兵,虎視眈眈,缺的,不過是有人推上一把。鄙人當時身無長物,唯有三寸不爛之舌。二王子聽了鄙人一番言辭,大為震驚,將鄙人收了,起兵背叛。”
這事,我倒是第一次傳聞。但思考之下,統統都公道了。
“無乾與否,我自有事理,還請先生奉告。”我說,“先生既然敢冒著性命之虞來見我,又何妨將內心話說一說?”
我聽著,來了興趣。
“縱觀史上,凡中原和漠北相安無事的時節,當然有風調雨順的啟事,但更抓緊急的,乃是商路繁華。”韓之孝道,“北戎的商路,一端通西域,一端通中原,可謂咽喉。目光短淺之人,將此視為訛詐的本錢,或課以重稅,或劫奪商旅。雖短時可有大筆財帛入賬,卻無異於飲鴆止渴。目光長遠之人,則將此視為滋養瘠薄之地的死水,庇護商路,靠著商路互通有無,讓民人從中受惠。西域諸國皆深明此理,大多為後者;而北戎雖占有萬裡邊境,這近百年來,戎王卻多是前者,實在教人扼腕。當今戎王,有誌做一名明主。鄙人將這事理向他申明,他亦有那竄改之念,假以光陰,必可竄改局麵。屆時,兩國不必再因劫奪而起兵器,安寧自來。”
韓之孝遲疑半晌,忽而將目光看向骨力南。
“哦?”
韓之孝眉間一動,道:“何為大謬?鄙人願聞其詳。”
我聽著這話,忽而將目光看向一旁的骨力南。
“這便是北戎長年四方劫奪的啟事。”韓之孝道,“北戎遊牧而生,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食無常飽。就算可圈養牲口,也比中原的耕作之法更依靠天時。故而一旦碰到些許天災,牲口死去,便是饑荒。民人衣食無著,為了討活路,便唯有四周劫奪。塞外的戎人胡人悠長以來的劫奪之風,是以而起。這兩年,鄙人在北戎專事內政,對此感受更甚。鄙人覺得,隻要這些北戎的大眾之民還是衣食不繼,不管中原贏多少次,邊患也不會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