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第877章 方攸論儒道[第4頁/共4頁]
陳旭看出司馬朗有話要說,當即道:“伯達有話但說無妨。”
兩種目標,兩個標準,南轅北轍,構成兩種力量的鋒利衝突和較量。
陳旭來自後代,思惟本就非常隔放,能夠包涵任何一家學說。儒家很多方麵的主張,陳旭以為都有很大代價。
這一刻,陳旭有些蒼茫了。
這一條信義,也就讓很多史官‘寧為蘭摧玉折,不為蕭敷艾榮’,絕對不能‘蘭艾相雜,朱紫不分’。
“君王以仁政,百姓自歸心,天下大同有望矣。”
司馬朗張了張嘴巴,但是看到陳旭臉上的果斷之色,卻也冇有持續開口。
“光陰輪轉,萬物興衰不成估計也,唯有過往史料,覺得定命。”
但是,儒家能夠在中原持續那麼多年,並且孕育出瞭如此光輝光輝的文明,又豈會真的毫無用處?
帝王和史官,一個要‘自稱我長’、‘掩惡揚善’,一個要‘直書其事,不掩其瑕’。
“與父母相處,若不能敬之,與養狗養馬有何辨彆?以誠待之,以敬愛之,尊之敬之,不違長命,方為孝道。”
開初,史官會跟從在天子擺佈,記錄天子的一言一行,天子本人卻冇有資格查閱史官的記錄,更是無權乾預史官。
也讓陳旭本人,對於儒家有了更加客觀的熟諳。
而此時,方攸的談吐已經進入了飛騰。
方攸前麵講訴的東西,固然也是儒家思惟,卻隻是一些衍生品,儒家真正與其他學說狠惡爭鬥的啟事,還是因為治國之道。
俄然之間,他話鋒一轉,開端鼓吹起了儒家的治國之道。
環顧世人一眼,方攸正色道:“所謂孝道,並非純真指扶養父母。”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也就是這個事理。
“如此,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為政以德,比方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陳旭瞥見此人,不由輕聲低呼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類史官無疑是為人所佩服,而這些史官的呈現,與儒家主張的思惟分不開乾係。
那就是在編修史料的時候,要‘述而不作’,免得因為小我感情身分,而誤導先人。
儒家有很多主張,此中底子倒是仁、義、孝、禮、智、信。
哪怕來自於後代的陳旭,打仗到這類思惟今後,也會感受震驚與佩服。
本來遵循後代的影響,陳旭感覺儒家思惟乃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聽到這裡,陳旭倒是渾身一震,不成思議的盯著方攸。方攸的一句話,讓陳旭想起了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
到了漢武帝獨尊儒術今後,董仲舒就在孔子的思惟上,做了些許竄改: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為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