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群雄忙稱帝[第1頁/共3頁]
現在大漢再臨西垂,未曾安撫民氣,新朝立國第一件事便是興雄師攻伐魏國,確切並非明智之舉。
北平城內,張燈結綵,好不歡愉。
建安九年蒲月二十三,魏王曹昂宣佈了大漢最後一名天子劉協駕崩的動靜,隨後便在洛陽稱帝。
“大司馬為何不建言?”
前番打擊慕容氏,匈奴陣亡三萬之眾,後遭拓跋珪追殺,又折了萬餘人,七萬兵馬僅剩三萬人。
“廟堂之上,群臣皆建議,朕不好善做主張,但聽大司馬定奪。”
重臣各有所求,但見文臣之首的兩位皆是反對劉備的打算,世人也不由躊躇起來。
現在楊廷和成了當朝司徒,而其子楊素更是官拜大司馬。
劉備推讓再三,最後文武皆上書勸進。劉備無法,為保漢室江山持續下去,在眾文武的分歧推許之下,進天子位。國號還是為漢,立義子劉封為太子,封李善長為丞相,楊廷和為司徒,統領朝政。封楊素為大司馬,關羽為大將軍,張飛為驃騎將軍,馬超為車騎將軍,高寵為衛將軍,其他文武皆有封賞,大赦天下。雍涼百姓,無不歡騰。
“兼併西川乃是偏安,陛下若成大業,搶先取河南,後取西川。”衛將軍高寵也建言道。
加上,魏國廟堂名將很多,之前數次比武,魏漢兩軍互有勝負。但常常都是漢軍勝少敗多。
劉協身故,曹昂稱帝的動靜傳到長安。
對於有功之臣,曹安民皆犒賞了金銀,至於其他爵位和官職的升遷,則一併記下,待雄師班師以後再行冊封。
第二日便傳來拓跋氏擯除慕容氏,稱霸草原的動靜。鮮卑一族的至高統治權也從慕容氏一族交到了拓跋氏一族的手中。
現在彆說是諸胡討伐,就算是本身麾下的羯族也是蠢蠢欲動,乘機崛起,毀滅本身的統治。
內憂內亂之際,劉豹冇有健忘本身的漢人的主子。再次派出劉曜為使臣,出使北平要求救兵。並且開釋之前被扣押的陳慶之等人,以示本身歸順之心。
楊廷和出世弘農楊氏,自楊彪逝去以後,楊氏一族便完整倒向了劉備。
話音剛落,丞相李善長走了出來講道:“陛下此舉千萬不成。魏乃小國,即使滅之,不過是延長部分地盤,卻冇法成帝王大業。臣以為,當務之急,我們應當發雄師入西川,滅掉盤據於此的天平天國。占有川蜀大地,再效仿高祖,已成帝王大業。”
“哪一國?”劉備驚奇的問道。
一朝兩公,使得楊氏一族完整超出了當初的袁氏一族,成為當今天下最為顯赫的世家。
曹安民不為所動,將匈奴使者劉曜晾在一邊,滿身心措置一件更加要緊的大事。
次日設朝,文武齊聚以後,劉備下詔道:“魏主曹昂,奸賊以後,殘骸忠良, 天子,背主弑帝,朕每逢此事,都倍感憐惜。自高祖斬白蛇叛逆至今,數百年之大漢,現在天下群雄皆是食漢祿的忠臣以後,為何這些人不痛定思痛,忠君愛國。隻因,天上陰霾覆蓋,世人冇法感悟天子光輝。是以,寡人籌算傾天下之兵,兵發魏國,補葺宗廟,迎迴天子遺骸葬之長安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