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約定[第1頁/共3頁]
袁否倒是聰明人,聞絃歌而知雅意,鄭玄固然冇有直接表態,但是袁否卻已經猜到了他的心機了,這老夫子,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以是,統統還是等他從袁紹那邊討來遼東太守的職位,再真正入主遼東以後再說吧。
抄書費時吃力,用來承載筆墨的竹簡、木牘又太粗笨高貴,這是停滯書藉大量呈現、大量風行的首要啟事,正因為此,除了少數世家大族以及商家外,既便是普通的士族豪強,家裡也冇有幾冊藏書,以是讀書人纔會如此希少。
袁否又說道:“夫子,如許的書藉,你要多少我就能供應多少,並且,我更能夠將你統統的典藉全數印刷成冊,隻要你提出來,還能夠網羅天下藏書,印刷成冊,若如此,你可情願為我擔當起教養天下萬民之職責?”
袁否也冇有多做解釋,而是將籌辦好的雕版印刷本《鄭注尚書》從承擔拿出來,雙手遞給了鄭玄。
鄭玄但是崔琰、國淵的教員,隻要搞定了鄭玄,崔琰和國淵還能有跑嗎?當時節,不但僅是崔琰或者國淵,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會聞風而至,投入他袁否的麾下效命,以是說,不管如何也要搞定鄭玄。
聽了鄭玄這話,袁否心下便一喜,這事有門了!
但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呈現並且完美連絡,卻破解了這一困難。
在印刷術呈現前,書藉的傳播全數靠手抄,乃至另有專門的抄工,但既便是最專業、最優良的抄工,也不成能將筆跡寫得如此之工緻,工緻到兩本書中的筆跡竟然近乎於不異,起碼鄭玄從未見過有如許的技術。
當下鄭玄淺笑說:“公子,本日天氣已晚,老朽已命家仆備下粗茶淡飯,還望公子不要嫌棄纔好。”這是把話岔開了。
是書,袁否給他的竟然是一本書,並且還是一本紙質的書藉!
國淵?
隋煬帝之以是得以推行科舉,跟印刷術推行以後形成的書藉代價的斷崖式下跌是密不成分的,正因為書藉代價的斷崖式下跌,才使泛博豪門士子有了讀書的機遇,豪門士子有了讀書肄業的機遇,就使國度的讀書人群體變得更加龐大。
顛末最後的摸索以後,袁否終究亮齣戲肉。
崔琰?
特彆是崔琰,更是出了名的樸重,崔琰的樸重,乃至樸重到了連曹操見了他都要寂然起敬的程度,以是,由崔琰提拔、保舉人纔是絕對公允公道,這的確就是全天下最靠譜、最當仁不讓的史部尚書人選。
“不錯,恰是遼東。”袁否嘿然說道,“我會向伯父自請牧守遼東,公孫度父子固然在遼東運營多年,但是這父子倆倒是刻薄寡恩,治下士族豪強均多有牢騷,非門生自誇,門生他日若入遼東,翻手可擒公孫父子。”
實在,這個相稱於就是一個商定了。
不過,袁否並冇有就此滿足,他的目標倒是鄭玄本人!
一句話,抄書的不易和竹簡、木牘嚴峻停滯了知識的傳播。
“公子是說遼東?”鄭玄終究動容了。
“這這這……”鄭玄有些混亂了,這完整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