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三戰儘複東郡地(九)[第2頁/共3頁]
帳中一人說道:“孫子雲:‘兵者詭道也’,將軍為何反說兵法之道在精、在專?”
另一人介麵說道:“不錯。他如果真敢派八千人出來,那麼濮陽城中的防備必就空虛了,一旦出城之賊被我軍擊潰,濮陽城唾手可得,卜己必不敢冒如許的傷害。以下吏鄙意,他派出城的這兩路人馬固然號稱八千,實際上最多五千人就很多了。不過話說返來,五千人固然未幾,可若分不清他這兩路那一起是虛、那一起是實,對我軍而言也是個費事啊!”
“兵法之道,在精、在專,不在故弄玄虛。”
卜己做出了決定,說道:“好!卿此計真可謂萬無一失。”霍然起家,顧視諸將,“便按元欽此計行之!”
李驤點頭說道:“然也。”他對本身想出的這個戰略甚是得意,高傲地環顧帳中,按劍說道,“兵法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皇甫嵩兵分兩路,一擊白馬,一留韋鄉,用的就是真假之計,我們也用‘真假之計’回敬他!我們分兩路出城,一急援白馬,一徐去韋鄉,他見此狀,必不敢攔擊我援白馬之部!”
帳中諸人裡一個軍候蹙眉憂心,說道:“東郡賊分兵兩路,較著是針對將軍此前之分兵而來。他城中統共隻要兩萬人馬,不成能分出八千人出來,這兩路人馬當中必有一起是虛張陣容。”
一人問道:“白馬城外有傅燮、荀貞所統之萬人……。”不等他說完,李驤就打斷了他,說道:“不錯,可白馬城內也有韓立的五千兵!當我三路合擊皇甫嵩之時,傅燮、荀貞若敢輕動,則韓立便可帶部從城中出來,亦從後擊傅燮、荀貞。”
……
諸人紛繁起家,施禮應道:“請將軍令。”()T
堂上諸人細細思之,感覺李驤說的有理。設身處地,換了他們是皇甫嵩,在有一起“人多兵眾、大張旗鼓”的仇敵氣勢洶洶、劈麵襲來時,恐怕也是不敢等閒離營,冒然去攔擊援白馬之黃巾兵的。皇甫嵩留在韋鄉,是在管束濮陽城裡的黃巾軍,但如果按李驤此計,皇甫嵩又反被“徐去韋鄉”的這支黃巾兵給管束住了。-xiaoshuoyd...-世人儘皆大喜,有人拍案獎飾:“真奇策也!”
皇甫嵩笑道:“固然,孫子說過‘兵者詭道也’,可這個詭道卻不是故弄玄虛啊!何為詭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消,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料’,這是詭道。今觀東郡黃巾賊,他們既不是‘能而示之不能’,也不是‘用而示之不消’,更不是‘利而誘之’、‘實而備之’,正如方纔諸君所言,他城中隻要兩萬守軍,此次派出城的最多五千人,而卻竟又分兵兩路,這不是本身減弱本身麼?他如果合兵一起,我還感覺有點費事,分兵兩路?他們這是在自取其亡也。”傲視帳中,笑對諸將說道,“兵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