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幷州難立冀州易(中)[第1頁/共5頁]
他沉默多時,說道:“既然公等皆願與袁公聯兵,那就按公等之議吧。”
袁紹訝然,問道:“何喜之有?”
並親寫了手劄一道,遣人去潁川,麵交劉備。
軍令傳出不久,郭圖求見袁紹。
公孫瓚立即推測這定是閻柔等籌算要與袁紹聯手一起來打他,那麼在此之時,進討閻柔已非要緊,關頭的題目已是起首要做好抵抗袁紹進犯的籌辦了。
“是何策也?”
“鎮東對大兄或許是有甚麼曲解,……大兄,劉玄德,大兄之故交舊友也,他昔以兄事大兄,待大兄非常恭敬,愚弟聞之,他現下在鎮東處,極得鎮東信愛,兩情麵同兄弟,大兄要不給他去書一封,請他為大兄在中做個轉圜,不知大兄覺得可否?”
閻柔聽了蘇仆延此話,吃了一驚,說道:“此前我等不是議過,已經說定不與袁本初聯兵麼?當時大人等也都附和,卻為何公於此時又提出與袁本初聯兵共擊公孫瓚,是為何故?”
這袁紹對劉和哪有甚麼恩德,劉和對袁紹隻要牢騷。
自有侍女捧來熱湯。
袁紹請他起家,郭圖起家落座。
又在信中,袁紹寫道:“公雖德重於幽,驍武不及閻柔,縱敗公孫瓚,公自度,能夠製柔乎?況瓚者,公請再自度之,以公與柔、蘇仆延等,易敗之乎?紹為公慮,於今之計,宜與冀合,合則兩利,足敗公孫瓚,此其一也;候敗瓚,公輔劉和,外得吾援,足製柔,此其二也。若不從紹計,瓚既難敗,至若柔者,且將又一之瓚也!”
樂何當說道:“大兄,單憑麹義,想要攻破我涿郡,當然是千難萬難,可袁本初兵馬強大,一旦他與閻柔等聯兵,南北犯我,怕也將會是一場苦戰,愚弟有一戰略,或可應對。”
公孫瓚揣摩了半晌,說道:“能夠一試。”
——劉虞活著的時候,鮮於輔是相稱警戒袁紹介入幽州的,但是時過境遷,今時分歧昔日,劉虞已死,幽州不再有重量級的人物、不再有能夠對抗袁紹的人物坐鎮,那麼他為了本身的好處也好,為了毀滅公孫瓚也好,卻也是隻能竄改態度,大抵這也算是“隨時應變”了。
言下之意,說閻柔能夠會成為第二個公孫瓚。
這話說的很有些事理。
當天下午,袁紹把劉和請來相見。
蘇仆延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我等確切是附和不與袁本初聯兵,可現下的情勢變了。公孫瓚勢不成當,閻公敗給了他,潞縣也因之而丟,則此種景象下,公孫瓚如果趁勝,持續北上,——就像閻公你剛纔說的,他正在犒勞全軍,能夠隨時都會再來進犯我軍,那到的彼時,我聯軍如何對付?當此時候,非袁本初不成助我勝公孫瓚。故此我以為現下隻能請與袁本初聯兵不成了!如不與本初聯兵,強要與公孫瓚戰,我聯軍唯有敗亡一途。與其如此,我覺得還是我之前的定見,不如大師這就散了夥,北還上穀,各自逃命去罷。”
公孫瓚問道:“找誰?”
他說道:“袁本初、袁公路兄弟,雖名族之裔,實於今海內之奸賊也!他兩人前後截留劉和,袁本初更對我幽窺測已久,按理說,該是劉虞的仇敵纔對!鮮於輔諸小兒輩,打著劉虞報仇的燈號,然現在卻要與袁紹聯兵共來犯我!他是幽州人,卻引冀州兵來寇,胳膊肘向外拐不說,他又對得起他的故主,他口口聲聲說要為之報仇。劉虞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