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第1頁/共5頁]
呂布占有了汝南南部的十餘縣後,傳聞了龍淵便在西平,亦曾專門遣派軍吏,到此求劍。
行軍到中午,至了舞陽縣外。
楊鬆翹起拇指,說道:“將軍善用天時、借天時,古之名將不過如此!”
他陳精兵於後,嚴令之,無有軍命,不準擅動,隨後,以羸兵拖曳覆蓋了雜草的鹿角,燃之而前。一時候,火焰騰騰,黑煙滾滾,藉助風勢,那煙氣成片成片地卷向徐元陣中。徐元那裡會想到張遼有此一計?頓時目瞪口呆。到了這個時候,兩軍已然對壘,大戰一觸即發,再作撤兵較著是不成能的。徐元隻能硬著頭皮,一疊聲地傳下號令,教部曲備戰。
張遼望瞭望天氣,說道:“一則,暮色已深,將要入夜,我部是在敵國作戰,門路不熟,入夜今後,兵士難辨方向;二來,徐元有無彆的設伏,我部並不曉得,如他此攻隻是佯攻,而在前頭,他另有設伏,則我部若冒然追逐的話,兵士已方向不辨,又遭伏敵,恐將得勝。”
一個鹿角,兩次操縱,也算是物儘其用,不華侈張遼部下兵士們的一番辛苦了。
西平縣於春秋之際,是柏國之土,當今縣之西北,鄰潁川之處,另有一亭,名為柏亭。
張遼微微一笑,按劍說道:“就是未有擒斬徐元,那舞陽縣城,也不必我部吃力去攻。”
卻說張遼與呂布、郝萌分兵今後,帶領部曲,亦過了水,沿著官道,朝向舞陽進發。
落日如血,映照於遠近的碧水、綠林之上,敏捷構成了一個方形陣營的張遼軍隊,不竭地向外射出箭矢,把那試圖靠近的伏兵,射了一小我仰馬翻。
“不錯。”
楊鬆茫然不解,說道:“鹿角?將軍此話何意,末將不明。”
這一點,張遼也是想過的,但他在考慮過後,鑒定了徐元,隻能是佈陣於城東,——這是舞陽縣城的陣勢所決定的。舞陽南臨水,北臨澧水,兩水距舞陽都不遠,不管是城南、抑或是城北,都較為狹小低濕,非是適於野戰之地,而至於城西,張遼的軍隊是從東南邊來的,不管如何,也不成能先到舞陽縣的西邊去,故而,獨一合適徐元佈陣的處所,就隻要城東了。
楊鬆驚詫,說道:“將軍此話何意?”模糊猜出了張遼的意義,問道,“莫不是將軍已有攻城的定計?”
楊鬆說道:“徐元步地已成,背倚城池,我部陷之恐怕不易,將軍何故言今晚就能飲宴城中?”
其帳下襬布的將校,不解其意,便有他夙來靠近的一人,叫做楊鬆的,問他說道:“將軍,為何才過水,離舞陽尚遠,就叫軍隊停駐?”
楊鬆倒也不是笨人,很快就貫穿了張遼的企圖,說道:“將軍是想用鹿角作為我部行軍時、萬一真的遇伏的防備麼?”
楊鬆與張遼是老鄉,也是雁門郡人,素服張遼的智謀,聽了張遼此話,深覺得然,於是說道:“想來將軍應是已有對策,敢問將軍,籌算何故應對?”
張遼瞧見,一個敵將騎著駿馬,馳於伏兵的打擊陣型後,再三催促伏兵進戰。張遼笑指其人,說道:“此必徐元是也。”計算了一下間隔,遺憾地說道,“倒是離我陣太遠,弓弩不能及也。”如果能夠趁此射死徐元,那舞陽縣城,天然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