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當治上田豐糧產[第1頁/共4頁]
州吏的月俸、月蝕支出不算,軍中將校、軍吏的軍俸開支比二千石以上,也即校尉以上,每年統共約需兩萬多石精糧,加上校尉以下、伍長以上軍吏的每年軍俸總支,數額甚大。
本朝以來,田畝的總開墾數量大多期間都在七百萬頃高低,偶然多點,偶然少點。徐州地區不算天下的甲等大州,和本地比不了,但較之前漢,農業方麵已有了長足的生長和進步,承平時,州中亦稀有十萬頃良田,隻是現下戰亂,民戶既少,被用來耕作的地步自也就少了。
郵傳用度的開支很大,郵傳修建如有破壞,需求補葺,這是有關錢的,且不說,隻說和糧食有關的:過往吏員、軍情通報,凡留宿於郵傳中的,郵傳都需按對方的品級賜與分歧標準的炊事供應,初級點的官吏,每食三升米,初級官吏不但供米,另有肉,甚而酒,彆的,還需供應馬料,馬料凡是是粟米,同時,不但是供應來往吏員的馬匹食料,很多郵傳自養的也有馬,遵循規定,一匹馬日供食料為一鬥粟,一鬥菽,按一匹馬算,一月便是粟、菽各三石。
和荀彧會商定下增加戶口的幾個彆例以後,荀貞觀閱有關田畝的簿籍。
一個步兵,月需糧二石擺佈,一年便是二十四石,少點也得二十石,萬人一年便需糧二十餘萬石,荀貞此前在廣陵時省吃儉用,在大力屯田的環境下,共養兵二萬餘,打下徐州後,從陶謙的丹陽兵、徐州兵以及笮融的下邳兵中共料得精卒萬數,目前共有兵三萬餘,一年需軍糧六十萬餘石。這隻是步兵的耗需,另有馬隊的戰馬所需。一馬月需,如草料充沛,需五石芻稾,近一石糧,如不消草料,全以糧喂,則一月之食,當一卒一年之用,在領受了陶謙的馬隊軍隊和戰馬後,荀貞現有馬隊三千餘,備用戰馬千餘匹,年需糧八萬餘石。
民為國本,田為民本。
“好,那便由幕府傳檄,叫觀水聽你調派,使公佐暫領冶煉。”
“卿可有何良策?”
“昭信校尉魏光為督冶幫手已有不短的光陰,我問過督冶,說他已頗通冶煉,可代領之。”
月俸、郵傳用度以外,另有施助、撫卹的開支。
撫卹這一方麵,主如果針對老弱鰥寡,荀貞傳檄郡縣要實按《月令》尊老,又要求郡縣七十以上的老者也要給米肉酒,這些米肉酒都是從郡縣出的。
蒲滬字觀水,名中有水,字又有水,且是“觀水”,用之主水利事,起碼名字很合適。
給官吏、馬匹供應的食品、食料也都是精糧。
當然,和陶謙當時比擬,現在州裡的環境已經好了很多:起碼東海、下邳、廣陵三郡的賦稅收納冇有半點題目,固然琅琊、彭城仍還冇有直管,但在把臧霸從琅琊調出,用荀成入鎮琅琊,再又任了陳登為琅琊相後,固然泰山兵的平常供需現還是由琅琊出,可州府卻也不是半粒糧、一文錢都收不到了,至於彭城,荀貞已經在軍事上完成了擺設,對彭城構成了壓抑和震懾,接下來,便要在賦稅征收這一塊兒上對彭城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