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第1頁/共3頁]
袁綏、宣康、徐卓、郭嘉四人掌著幕府中的大小軍情,鹽豪欲亂、昌豨和尹禮牽涉此中,以及荀貞命將荀成的密報轉給臧霸之事,徐卓俱皆曉得,聞得荀貞此話,他也頓時笑了起來,說道:“臧將軍倒是個明智的人。”
因此,以他之判定能決,此時現在,卻也不由繞帳來回,無以定奪。
他回到案後,在席上坐下,鋪紙磨墨,親身提筆給荀貞寫了一封信。
本日幕府裡輪到徐卓上值,因此此信是徐卓送來的。
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臧霸是個明智的人,他能看出荀貞是個明主,同時也深知他本身以是能夠獲得荀貞正視的本錢是甚麼。
何為“鄉野愚夫”?形不成威脅的人。既然形不成威脅,那麼如是今後昌豨、尹禮真的兵變,待他二人兵敗被擒,天然也就是殺或不殺都無所謂的了。
軍官中又有人說道:“將軍此前屢曾有言,說君侯明仁,高族後輩、當今名將,真有人主之姿,自從君侯以來,昌校尉不顧君侯恩遇,數有牢騷,將軍多次勸說,而於今看來,倒是竟皆無用,既然如此,……將軍,以下吏陋見,乾脆便由昌校尉去罷!”
臧霸在信中不呼昌豨、尹禮的大名,而是稱其奶名,又說他兩人是“鄉野愚夫”,看起來是充滿了鄙棄之意,可也恰是因了這份鄙棄,纔是在委宛地向荀貞討情。
徐卓應諾。
信寫畢,封好印泥,他馬上遣人送去州府。
“這是因為我恐琅琊將有變矣!”說著,臧霸把密報和許仲隨密報一起送來的附信遞給發問的軍官看。
他帶的兵馬固然未幾,但因這是他投到荀貞帳下後的初次出戰,存了建功的心機,以是其所帶之部曲皆是從本部中抽選出來的精銳,又隻是戍守阻敵,不是主動打擊,以是騶縣的黃巾軍固然數次出城猛攻,企圖救濟已被許仲圍困的卞縣,可畢竟卻不能勝利。
臧霸說道:“君侯如是疑我,就不會讓許將軍轉此密報與我。”
建議臧霸放棄昌豨的軍官說道:“將軍此憂甚是。然以下吏鄙意,將軍之此憂乃是將來,而昌、尹二校尉之事倒是眼下。隻要顧了眼下,才氣說及將來啊。”
先前提問的那人驚道:“這、這……,鹽豪欲亂,而昌校尉與尹校尉卻與他們來往密切?……將軍,許將軍在附信中說,此道密報是由幕府送至,特命他轉交給將軍觀閱,這也就是說,此道密報乃是君侯令許將軍把之轉給將軍的,君侯此為何意?莫非是思疑將軍了麼?”
荀貞看罷,笑對徐卓說道:“宣高想送子入府,請我辟為舍人。卿意何如?”
一邊是泰山軍的本身人,一邊是新近投奔的主上,臧霸在此二者中,實是難以決定。
“那是天然。幕府可即下行文,辟宣高子為舍人。”
因便有人問道:“但是許將軍在卞縣戰事倒黴?”
這幾個軍官隻知這道密報是從許仲處傳來的,不知密報內容,故有此猜想。
同意臧霸判定的那人答道:“君侯的意義已經表示得很明白了。”此人接著轉過視野,看向臧霸,對臧霸說道,“君侯這是在等將軍表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