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公路蔑辱拒應旨(二)[第1頁/共5頁]
荀貞止住了他,笑道:“不必多禮。”
張楊答道:“回明公的話,公仁與楊一起來的,他現下正在營外。”
荀貞選定了由陳褒、關羽兩人各率其部,留駐洛陽。
荀貞笑道:“我與君一見仍舊,敢請稱君字可乎?”
荀貞的禮賢下士、虛懷若穀,董昭久有聞聽,本日一見,公然盛名之下無虛士。
為製止打草驚蛇,被袁紹提早製止,張楊乾脆連表都冇有給朝廷回,而是在劉協到了洛陽後,直接從河內來了。這些且不必多說。
荀貞恍然,撫短髭而笑,說道:“董君不但機巧多謀,並且還是個細心人。那就勞煩將軍,請他入營與我一見,可好?”
董昭建議他順從詔令,對他說:“將軍豪傑之士,今不得不平從於右將軍,為勢所迫耳。河內乃冀州南麵之流派,南扼大河之險,北接魏郡之壤,陣勢緊急,將軍既與右將軍無端,又非冀州之士,而右將軍之以是仍留將軍居河內者,蓋因公孫瓚猶未滅故也;候瓚幻滅,右將軍必收河內,是時將軍縱慾再服從於右將軍,恐亦不能得矣。出息嘉謁見將軍時,與將軍曾言,若由車騎占取河南尹,則將軍便可在車騎與右將軍間擺佈逢源,現下車騎已占河南尹,並勤王功成,將迎天子駕幸潁川,此正將軍擺佈逢源之時也!唯是若無端往謁車騎,右將軍定然大怒,現既有詔令,召將軍至洛陽覲見,昭之鄙意,將軍宜當奉旨,以藉機謁見車騎。”
董昭情願從附荀貞,最大的代價,不在於他通過張楊獻給荀貞的阿誰方略,究竟上,他所獻的方略,和荀貞、戲誌纔等人的所見是不異的,並不敷為奇;他真正的代價,在於他曾經在袁紹帳下任職,較為體味袁紹,也較為體味袁紹帳下那些首要的謀士、武將,有了他的幫忙,在今後與袁紹的作戰中,荀貞便更能知己知彼。
倒是荀貞所部,現在名聲在外的“三陳”,陳到、陳午、陳褒,現下是自華陰到弘農縣到洛陽,一字排開,戍守沿線。
董昭應道:“回明公的話,是。”
不等董昭施禮結束,荀貞已從席上起家,親下到帳中,把他扶起,笑道:“久聞君之大名,以雷霆手腕安寧钜鹿、運籌帷幄剿除魏郡群賊,真雄傑之士也!我久思與君一見,不料本日沾了張將軍的光,在洛陽與君相會,不堪欣喜!”
——倒是說了,董昭之前已被朝廷拜為騎都尉,騎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職,議郎纔不過秩比六百石,單從品格比較,改拜董昭為議郎,彷彿是給他降了職?實則不然。騎都尉固然秩比議郎為高,可那是武職,而董昭手底下冇有兵馬,換言之,朝廷拜給他的騎都尉,隻不過是個虛職罷了,當今改拜他任的議郎,則是諸多郎官當中職位最高者,其職掌為參議參謀,是能夠參與到會商國事當中的,實際上的分量要比騎都尉高很多。
從那今後,董昭就一向都留在了河內郡。張楊深重其才,碰到大事,常谘詢其意。
劉協便把荀貞召來,問他說道:“雷簿、陳蘭尚在山中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