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第1頁/共5頁]
餘下諸多文士直到此時,才知了戲誌才的伏兵之計。
荀貞得報,當即遣派親兵趕去正在行軍的各部,調集諸將。
不管觀者如何想,也不管孔伷如何看,卻說荀貞等人拔營出縣。
因為,此計的最首要處倒是後半截,是這伏兵之地,不知那董騎會否被騙?會不會被誘入?
劉鄧按著劍,舉頭挺胸,雄赳赳地應諾,說道:“必不辱昔日之威,必不墮君侯之名。護軍儘管在軍中陪從君侯,候我捷報就是!”
戰報傳到後邊,孫堅聞知,扼腕頓足,連聲說道:“惜我輸給貞之,讓他搶了頭勝!”
他言簡意賅,先簡樸論述了一下軍情,說道:“接軍報,前三十裡處有一支董軍,約千騎高低,料應是從梁西北那處董軍駐營裡來的。”說完軍情,他環顧圍在他身邊的諸將,按劍慨聲說道,“今我與孫將軍、諸校尉共舉兵擊董,尚未出郡,而董兵即先來犯,氣勢放肆,彼輩涼州子,實目中無我,我欲迎擊之,以敗其鋒,沮其氣,揚我山東兵威。諸將誰願為先?”
在見到樂進部到後,董兵公然是不敢逆擊,先是核心的馬隊逃竄,繼而被劉鄧圍住的馬隊也落空了鬥誌,突圍逃竄,有實在是衝不出包抄的乾脆跪地投降。
荀貞答道:“敵已被阿鄧所圍,陷進了河邊泥地,以阿鄧之勇,縱不堪,亦不敗也,文謙部四千潁川郡兵緊隨在阿鄧鄧部後,現應已到,敵為泥地所困,又被阿鄧所圍,本已狼籍,見文謙兵至,旗號如林,軍卒遍野,必將錯愕,必定會偶然再戰,奪路而逃,而翼德引五百馬隊蓄銳在厥後,以我之逸擊彼之散,此戰已勝。”
孫堅遵循承諾,把前鋒之位讓給了荀貞,荀貞部排行第一,其次是孫堅部,最後是謝容、劉秉、丁猛三支郡國兵殿後。
荀貞自帶主力緩緩在後從之。
他隻是個曲軍候,此次荀貞調集的多是校尉,他原是冇資格來的,而荀貞特地把他叫來,本意也恰是為了讓他反擊,此時見他頭一個出來請戰,荀貞怎不大喜?
董卓兵精,又皆騎士,實為勁敵,雖有伏兵計在,荀貞也不知劉鄧這一克服負究竟會是如何,心存擔憂,大要上卻安閒自如,笑對擺佈說道:“昔劉鄧護我入陽城,以一當百,號為坐鐵室,今疾擊董兵,必不落昔日威名。”
荀貞得了此報後,望瞭望天氣,便即令軍馬停駐,遣騎告訴後邊的孫堅等部,今晚就在此地駐紮了,又傳令叫各部開端安營,預備晚餐。
三四萬步騎,加上輜重,再加上各軍、各部、各曲間的行軍間隔,步隊長達幾十裡。
同日,河內的袁紹亦於遣兵八千,命由淳於瓊統之,向孟津進發。
彆了戲誌才,劉鄧點齊兵馬,遂乃率部先出,離開了正在行軍的主力軍隊,徑往前迎敵。
荀貞大喜,說道:“好!”
既然想要打一個敗仗,那天然就最好是遴派一員虎將去戰。
這是首戰,當然得要打勝,一個是奮發士氣,再一個也是讓潁川的士人、百姓和豫州軍看看,孔伷不敢出兵,可他荀貞卻敢,並且一出軍就打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