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第1頁/共6頁]
沿禦道南行,過了南宮,前頭一條大街。
此街之得名來自兩個銅駝,本朝複興後,鑄了兩個銅駝,各高九尺,分置於此街東西,相對而立,由是,此街得名為銅駝街。時有諺雲:“金馬門外集眾賢,銅駝陌上集少年”,金馬門是前漢的宮門之名,武帝得大宛馬,命以銅鑄像,立於其外,故名金馬門,乃是當時學士待詔之處,為儒生、文士聚集之地,以金馬門外文士聚集的盛況來類比車馬來往、遊戲相聚於銅駝街上的洛陽少年,可見此街平時之揮汗成雨、熱烈熙攘。
荀貞卻不急著入城,而是令趙雲上前打問:“聞董將軍迎得天子,不知還宮了冇有?”
這個比二千石的武官年約四旬,眉眼開闊,身形雄渾,去處妥當,嗓音沉定,斷非常人,荀貞如果與他曾見過麵,有過瞭解,必不會忘,可不管再如何去看、去想,卻清楚都不認得此人。既然不認得他,他卻如何認出了荀貞是誰?
荀貞點了點頭,對戲誌才、鐘繇說道:“這必是董將軍以宮省方經大亂之由,換掉了蒼龍司馬的部下,而改由他的部曲來代替戍衛宮城。”
這軍候向鐘繇身後看了幾眼,目光落在荀貞身上。
“恰是鄙人,……恕我眼拙,我與足下曾有瞭解麼?”
北宮被粉碎至此,聞袁紹一夜殺了二千餘寺人,宮中約莫更是血流成河,亂事方定未久,董卓又帶兵至京,民氣惶惑,料來這北宮中一番大肆搏鬥後留下的慘景應還冇有被清算潔淨,則天子想來約莫現下隻能是在南宮。
聞恰當前之人便是荀貞,這些朝臣們透暴露的神采不一,有的獵奇,有的佩服,有的冷酷,有的熱忱,有的如有所思。
此人跳上馬來,衝荀貞、鐘繇等行了一禮,先對鐘繇說道:“鐘君,你這是要去那裡?”
城中門路兩邊皆種的有榆樹、槐樹,鬱鬱林林。
既然宮門的保衛換了董卓的人,袁紹就算之前在宮中,現現在約莫也應已離宮出來了。
卻敵冠,是衛士所戴之冠,冇有戴卻敵冠,又很有胡人形貌,不消說,定是董卓部曲了。
趙雲把問來的環境回報荀貞,聞得董卓的兵馬冇有入城,而是在城外駐紮,荀貞雖還是擔憂洛陽能夠將會呈現的局麵,但亦不由略微鬆了口氣。貳心中想道:“中午前後回的洛陽,……料來董卓必不會等閒分開天子,那麼現下他極有能夠應是在宮省當中,陪從在天子擺佈。”
昔日這時,洛陽城中已是萬家燈火,而此時,卻燈火稀少,四周望之,深沉的冥暮覆蓋城上,雖有人聲、犬吠時而劃破這暮色,然卻也給人以一種深深的壓抑堵塞之感。
荀貞說得在理,何況現在乃多事之秋,荀貞入城,從局勢而言之,也應搶先見袁紹,因此鐘繇冇有多說,默許了荀貞的挑選,沉吟了半晌,說道:“袁司隸恐不會在府中。”
上東門是洛陽城東最北邊的城門,挨著城北最東邊的穀門,離城北西邊的夏門也不太遠,這個軍候倒是曉得此事,答道:“董將軍與朝中公卿在北邙阪下迎住天子,已經回城返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