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最風流 - 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

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第2頁/共3頁]

細數下來,荀貞能搭上線的朝中大臣、處所長吏以及今後的名臣還算是有幾個,荀彧、鐘繇等年青一代的不說,長一輩的人除了陰修、趙謙、李瓚,又另有王允、孔融,給王允、孔融的信他早已寫就,令荀成、陳褒順道送去了。

荀攸甚喜,彈冠為慶。

當今劉續坐“不道”被誅,“不道”主如果指“逆節絕理”之罪,所謂“逆節絕理”,也就是李燮所說的“在國無政”了。李燮的上奏既然說得對,那他的罪名必定就能免除了。

李瓚即前文所說的襄縣李氏現下的家長,李宣之父,李膺之子。李膺師事荀淑,荀爽又以長輩禮敬事李膺。李、荀兩家是故交。荀貞為潁川郡北部督郵時就與李瓚的兒子李宣定交,今春他擊波才、何曼時又獲得了李瓚、李宣父子的大力幫手。黨錮解後,昔日被監禁的黨人、黨人的父兄子侄多被朝廷征用,李瓚因其父之名,起家就被拜為二千石的東平相。

自韋昭辨析以後,便有正卿、外卿的提法。九卿之說,源於周朝,但漢朝的所謂九卿,既不是從職掌上辨彆,也不是從祿秩上辨彆,隻是因循古稱罷了,並無實際意義。T

有“故吏”這一層身份在,下些工夫,陰修是很有能夠成為他在朝中的助力的。

議郎是一個過渡性的職位。以李燮的家世、資格、名聲,用不了多久應就能再退隱二千石了。

“十二卿”這個說法來自漢末的劉熙。

之前他任郡吏的時候,朝中有冇有人對他的影響還不大,現在是趙國中尉,在朝中就必必要有人了。袁紹、曹操諸輩畢竟隔了一層,即便曹操傾慕相對,他也不能全依托曹、袁,本身在朝中也得有門路,陰修是一個極好的人選。

何為州郡名族,這就是州郡名族了。

劉熙生於漢末桓帝、靈帝年間,字成國,北海人,獻帝建安年間曾避居交州,是漢末的經學家,訓詁學家。三國時任過蜀國大長秋的學者許慈和吳國的名臣薛綜、程秉均曾從他問學。

1,十二卿。

荀貞起家為繁陽亭長時陰修剛到潁川為太守,是陰修汲引他為西鄉有秩薔夫,又拔擢他為郡北部督郵,他不折不扣的是“陰修故吏”。

回邯鄲的路上,荀貞傳聞了一個訊息。倒是冀州安平國王劉續坐“不道”被誅,國除。

說寫就寫,回到中尉府,先與戲誌纔等見過,留下邯鄲榮、荀攸在前院給戲誌纔講說此次出行之顛末、沿途之路遇和安設姚昇送的那百餘襄國吏卒、懦夫,又遣吏領著岑竦、陳午先去吏舍裡挑選住室後,荀貞即入後院堂中,鋪紙摩硯,手書了給李燮、陰修、趙謙、李瓚的信箋,令宣康選了幾件風雅的禮品,彆離托付給幾個可靠的親兵,命各給此數人送去。

跟著這個訊息來的另有京師士子新編出來的一句諺謠:“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家世上,趙謙的祖父曆仕安、順、衝、質、桓五帝,在順、衝、質、桓之世曆仕三公,其從父趙典在桓帝和本朝初年多次擔負九卿之職。他的弟弟趙溫,荀貞模糊記得在董卓亂後應當是數次為三公。荀貞不曉得的是,董卓亂後趙謙也兩次擔負過三公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