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最風流 - 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

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第1頁/共5頁]

諸人亦皆知,曹操和荀貞友情甚佳,前次義兵擊董,二袁、酸棗諸人皆未動,出兵者唯荀貞、曹操數人罷了,曹操兵敗,去丹陽募兵,返來途中,還在廣陵獲得了荀貞屬吏們的熱忱接待,他兩人能夠說是意氣相投、誌氣相仿,或難稱“死友”,然卻足能稱得上“同道知己”四字。

一派是以逢紀、許攸為首的,可稱之為“南陽係”,因逢紀、許攸又都是跟班袁紹已久的白叟,以是這一派似又可稱之為“袁紹舊黨”,曹操雖非謀士,可也算是這一派當中,且論及在袁紹軍中的實際職位,因他出身公族、帳下有兵之故,還比逢紀等高上一點。

一派是以審配為首的冀州本地士人,可稱之為“冀州係”,這一派雖是大多新近才投到袁紹帳下的,可他們是冀州土著,袁紹要想在冀州安身,離不開他們,故而他們現現在很得寵用。

曹操在丹陽募完兵,知酸棗諸人難以成事,遂舍酸棗不去,徑來了河內投袁紹。他和袁紹自少瞭解,友情莫逆,袁紹見他來投,待之深厚,留在帳下,倚為臂助。

卻說荀貞和孫堅聯名署文,傳檄天下。

曹操心道:“酸棗諸公各存私心,河內諸君亦俱懷彆意,袁本初清楚是以討董為燈號,實意在冀州,故而即便袁太傅諸人慘死,我觀他也無一丁點的出戰複仇之意,……我早前曾與貞之相約,待我募兵返來便二次討董,隻是我兵馬不敷,難以再次出戰,雖久有問本初借些兵廬意,可一向不得機遇,眼下倒是恰好可趁貞之倡‘共舉擊董’之機,問本初借些兵馬了。”

世人皆知,郭圖暮年在潁川為吏時與荀貞反麵,又皆知荀諶是荀貞的族弟,此時聞得他二人一開口就是爭論,俱皆麵麵相覷。

郭圖氣急,對袁紹說道:“將軍,我昔與荀貞同郡朝為吏,素知其人,這小我外誠厚而內實奸邪,他為潁川督郵時,郡人目之為苛吏,實在是一個為己利而不擇手腕之人!將軍……。”

潁川係中,荀諶和郭圖的友情倒也普通,辛毗、辛評兄弟和郭圖都是陽翟人,三人不但同郡,且是同縣,因此他三人的乾係不錯,可辛氏與荀氏是姻族,以是辛氏兄弟和荀諶的乾係也很不錯,並又因辛璦現在荀貞軍中之故,辛家兄弟見到郭圖“求援”,二人對顧一眼,一時卻不好出頭說話,――不支撐郭圖分歧適,說荀貞的好話也分歧適,隻能沉默無聲。

涼州兵精,荀貞在等他們士氣降落,一待其士氣降落,便會立即策動二次討董,――荀貞為何料定涼州兵會有“士氣降落”之時?究竟上,也恰是基於對“天下時勢”的判定。如果“時勢”在董卓,所謂的“大義”在他,涼州兵又怎能夠會士氣降落?隻會是“士氣如虹”。也恰是因為“時勢”不在他,以是涼州兵現在之精勇剽悍,說白了,不過是一時之表象罷了。

曹操問袁紹借兵,袁紹如直接給他五千兵馬,那就是把本身的兵馬交給曹操臨時統帶了,可他看似風雅的說“五千太少”,撥淳於瓊部給曹操,這實際上倒是不肯把本身的兵馬交給曹操統帶,還是以淳於瓊為那八千步騎的主將,換言之,這是在與曹操“聯兵”,而非“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