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最風流 - 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

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第1頁/共5頁]

亭長甚是驚奇,當下給荀貞細細說來。卻本來是以亭鄰近縣城,近些ri來時有縣中豪強大戶家裡的奴婢來此采辦奴客,一來二去,此地便隱然成了一處“人市”,四裡八鄉凡是活不下去、想賣身為奴的人便都堆積在此,等待縣中豪強大戶的遴選。就像亭長說的,剛纔那幫人要麼老弱,要麼冇有姿sè,在賣身為奴的人中是“最無用”的一批,也正因最無用,以是他們也是每天最早來的一批人,方纔倒是把荀貞等當作了縣裡來買奴的人,故此一擁而上。

荀貞笑道:“文君有甚麼話想說?請固然講來。”

“走吧。”荀貞打馬一鞭,搶先拜彆。荀攸、辛璦等接踵上馬,催騎跟上。

彆說平常的百姓,便是這個叫文非的亭長和阿誰亭父,名義上算是朝廷的吏員,由縣中給發食祿,可眼下卻也是俱皆衣衫襤褸,黃瘦孱羸,麵帶饑sè。聽文非說話,偶然都聽不大清楚,較著是餓得了,中氣不敷。荀貞搖了點頭,負手瞻仰暮空,心道:“‘彼蒼已死,黃天當立’。張角起事的初誌是想建立一個承平天下,成果卻事與願違,半年兵災,百姓更加難活了。”

沿河行四五十裡,暮sè至,荀貞等就近找了個亭舍借宿。

這個亭應當是個大亭,亭舍不小,占地甚廣,但亭裡卻隻要兩小我,一個亭長,一個亭父。亭長是個矮個男人,約有四十多歲,亭父是個老者,白髮蒼蒼,冇六十也得五十多了。

“你說亭中原有六個亭卒,三個跟著求盜投了黃巾,另有三個呢?”

因為黃巾之亂的原因,肥饒的郊野上少見農夫,路經的鄉、裡亦多火食希少,行在官道上,好久不見一小我蹤。常山國有十三城,戶近十萬,口六十餘萬,遠多於趙國。荀貞目睹這番戰後凋敝的氣象,不覺慨歎,說道:“常山是冀州的大郡,在黃巾起事前有民口六十萬,現在卻十室五空,我等所顛末的諸鄉、亭、裡很多都是空蕩蕩的,隻見老弱,不見青壯,有的乃至連一小我影都冇有,唯見雜草生室,狐兔出冇。唉,常山如此,不知趙國又是如何呢?”

當晚,荀貞等在葛亭留宿了一夜,次ri一早接著趕往真定。

“算民”,即普查人丁。漢製,八月算民。每年八月都要普查一下人丁。荀貞當年在繁陽亭和西鄉時都做過這項事情。現下冀州初定,又適逢八月,更是要普查人丁了。

“倒也不是,有的離鄉背井投奔彆地的親眷了,有的被縣君召去縣裡,當了郡兵,有的則是活不下去,賣身給了郡中縣裡的大戶。”兵災一起,最苦的是費事百姓,本就食不充饑,再被黃巾、盜賊,乃至官兵一再打劫,除了餓死、從賊或從兵,就隻要賣身求活一途了。

辛璦不睬他,荀貞問道:“無用的?”

“現在確切冇有千餘民口了,縣裡前天賦下檄文,令鄉中算民,小人算了一下本亭現存的民口,男女老弱加在一處不到五百口。”

辛璦見這亭長殘暴對民、奉承荀貞,嗤笑了聲,懶得理睬他,取上馬邊的乾糧袋子,叫原中卿去給被遣散的那群人送疇昔。亭長瞥見了,趕緊勸止,說道:“這幫人都是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