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土為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第1頁/共3頁]
年初離得廣陵,到現在好幾個月了,陳芷誕下一子,荀貞既想兒子,也想陳芷,遂修書一封,寫給陳芷,信中提到給兒子取了個奶名,叫做“季夏”,又在信末言道:“營柳鬱鬱,潁水逶迤,羨嫉此信,可見卿麵,事功未成,不能速歸,登高南望,思卿欲死。”儘訴相思之情。
荀貞哈哈大笑,自謙地說道:“一個奶名罷了,哪兒來的‘妙不成言’?稱不上,稱不上!”
現下被程嘉這麼一誇,荀貞本身再順著程嘉的話細細一想,揣摩了一下,還真是這麼回事,“季夏土德、主養”,這名字一下彷彿就變得高大上,有內涵了。
潘璋說道:“我聞將軍將要出兵擊董,這是可貴的良機啊,興霸,你我何不求見將軍,求為前鋒?倘能是以而立下一些軍功,既可算是略不負將軍的厚恩,也可由此安身軍中了啊!”
甘寧從席上起家,按劍說道:“卿言正合我意!走,你我現在就去求見將軍。”I1292
淩操於是說道:“江、高、馮諸君,君侯之鄉裡故交也,劉校尉,君侯撫待之如弟,此數君與君侯瞭解既久,複皆有軍功加身,吾等何德何能,能與此諸君同?既得君侯重賜,唯有以義報之,吾聞之,軍中言:‘君侯意於秋收掉隊兵擊董’,吾等何不自請為前鋒?來日與董卓戰於陣前,不但能夠以此來稍報君侯的厚養之恩,亦可使君侯觀我吳郡男兒的英勇!”
書成,遣人送走。
甘寧對此倒是完整同意,他說道:“確是如此。”
“就算未幾,可你我新投之人,身無軍功,便雖是得君侯厚視,要想出頭,卻也難啊!”
“春主生,夏主長,季夏主養”,程嘉說的這幾句話不是他原創的,是他援引的,原文出自前漢大儒董仲舒所著之《春秋繁露》,這幾句前邊和後邊還各有幾句話,整句是:“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為冬,金為秋,土為季夏,火為夏,木為春。春主生,夏主長,季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
荀貞被戲誌才提示,心道:“秋收後就要大起兵討董了,確倒也是可趁此由頭,犒賞軍中,一增喜慶,二也是增兵士鬥誌。”當即承諾,叮嚀下去,命帳下取錢帛出來,廣賜全軍將士。
戲誌才建議道:“君侯得子,滿營歡動,鄙人膚見,當賜錢全軍,以增喜慶。”
季者,末也,凡是來講,季夏指的是夏天的最末一個月,也即六月,但同時,在戰國期間的陰陽家學派看來,“季夏”又是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月份。一年本有四時,可遵循“五行相生”的實際來講,“四時”卻不敷,以是戰國時的鄒衍就把“季夏”也做為一個季候,插手了“春、夏、秋、冬”的序列中,從而使“四時”變成了“五季”,這就與“五行”配上了。
“季夏”是“五季”中的一季,這本是陰陽學派的實際,厥後被儒家接收,同時也就成了儒家的東西,但是荀貞在隨便道出此名的時候卻真是冇有想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