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眾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第2頁/共6頁]
“明公既固問之,我就說一說我的陋見吧。以我之見,當今與當日情勢的分歧有二。”
荀攸對戲誌才的這句話是非常同意的。
“哪八個字?”
程嘉拈鬚說道:“我覺得勝負都不首要。”
就如戲誌才、荀攸等人和荀貞的運氣現已是休慼相乾,荀貞和袁紹的運氣也早已是休慼相乾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特彆是在潁陰荀氏有多年未曾有人退隱朝中、處所,政治影響力大不如前的這個背/景下,荀貞現階段更是需求依托袁紹、曹操等袁黨的這些人。
放下荀貞是個穿越者的身份不說,也放下荀貞的本意本來就是要呼應起兵不說,隻從眼下這個客觀的情勢來闡發,即便荀貞現下不肯意呼應袁紹,他也不得不呼應。
他從後代穿越來的,曉得討董的顛末,以是固然現在還冇開端起兵討董,卻也曉得姚昇的闡發、判定是完整精確的。
就像姚昇說的,不管這件事的本質是甚麼,隻從大要來看,這畢竟是“朝廷之事、漢家之事”,是“該由朝中諸公決之”的,你袁紹不承諾,你掛了印,你連司隸校尉都不是了,你現在隻是一介白身,卻要跑去冀州搞起兵討董,這不是“逆犯朝綱”是甚麼?
荀攸笑道:“玄德不知乎?兗州刺史劉公山幼年時即與袁本初、曹孟德交友,夙來親好,袁本初起兵,劉公山必會呼應。豫州刺史孔公緒,陳留人也,家鄰汝南,與袁本初亦是故交老友,袁本初如起兵,他也定會呼應。而至於冀州,冀州牧韓文節是袁家的故吏,袁本初起兵,他怎會不該?”
荀貞撫案而道:“君昌所言,正合我意!那你覺得起兵過後,這天下的局勢會如何生長?”
荀貞點了點頭,心道:“姚叔潛的話倒是冇錯。”
其次,即便是有了橋瑁的“詐作三公移書”,呼應袁紹起兵的那些州郡長吏們也未幾,隻要十來人,並且這些人大多是和袁紹乾係緊密的人,袁紹、袁術、袁遺三人不說,都是袁家後輩,韓馥是被迫的,其他的那幾個如孔伷、橋瑁、劉岱、王匡、張邈、張超、鮑信、曹操等,則要麼本就是袁黨中堅、要麼是一貫和袁紹友情極佳、又要麼是早就憑藉袁紹了的。
袁紹謀誅寺人、和董卓爭鬥,這些事情都有曹操、張邈等的參與,他們涉入太深,現在就算想抽身在外也已經是不成能的了,故此,袁紹一起兵,曹操、張邈等儘皆呼應。
待諸人坐下,他緩緩說道:“起兵討董是大事,要想把這件事辦好,頭一件事該是甚麼?”
“當日董卓初入京,麾下兵卒未幾,而剛纔聽明公講當今的洛陽情勢,董卓倒是已經一攬兵權,故執金吾丁原部、故大將軍部、故車騎將軍部,加上部分北軍、西園的將校兵士,以及董卓已然入京的本部主力,大略計之,恐不在十萬眾之下,這十萬眾可不是黃巾,而是甲械精美,並且大多是顛末戰陣的精卒,又據洛陽之雄城,環有八關之隘險,這和當日董卓初入京時兵微將寡、安身未穩、易於取之的情勢比擬,已是天翻地覆之變,討之將大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