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傳教[第1頁/共5頁]
孔子固然也推許上古的軌製,但是,孔子的主張,就比較實際了,他說,“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在孔子看來,能規複周朝的禮樂軌製,就已經很不錯了。
祭拜神靈的典禮,對於這些屯民們來講,並不陌生,不管是鄉間對各種神靈的祭奠,還是承平道對黃天的祭奠,他們都已經見慣了。隻不過,這一回祭奠的神靈,他們倒是聞所未聞,模糊聽得叫甚麼元始天尊,也不曉得是何方而來的崇高?
但是,現在呈現在盧植麵前的史道人,穿戴一件粗麻布縫製而成的皂色長袍,並且衣裾比平常的長袍要短一些,很較著,如許的裝束,更便於在鄉間活動。
傍晚,屯裡的男丁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在官軍的“護送”下,回到了屯營當中。雖說工地上是管飯的,但是那一點定量,對於處置強度極高的體力勞動的男丁們來講,隻能勉強充饑罷了。是以,回到家中後,各家都會拿出一點存糧,再給自家的男人做一頓飯吃。
遵循裡中的軌製,如果哪家夜裡遇盜或者走水了,能夠敲響警鑼來告訴鄰裡救濟,如果在鄰裡們不來救濟,官府能夠究查他們的罪惡。相反,如果哪家走水以後,不及時敲鑼警告鄰裡的話,這一家人也要被官府定罪的。
即便這些屯民現在被官軍管束的服服帖帖的,並且在分派了地步以後,他們的抵擋心機,也急劇減弱了。但是,在他們內心裡,對官府的順從和架空,短時內是冇法消弭的,並且,因為有軍事管束的存在,恐怕這類心機還會漸漸的減輕。以是,史道人毫不會擺出一副“欽差大臣”、“奉旨佈道”的模樣來。
屯民們固然猶疑不定,但是冇有屯營司馬的號令,他們也不敢私行出去檢察。就在此時,一些屯民聽到自家的柴扉被人拍響了,一個清澈的聲音在門外說道:“我家史真人初到貴地,特來敦親睦鄰,請諸位鄉親到裡社一聚。”
屯營裡留守的老弱婦孺們看到這個氣象,紛繁獵奇的走出屋子,遠遠的看熱烈,當發明營中的官兵竟然冇有過來查問、喝止的時候,他們的膽量便更大了,垂垂的湧到了裡社的四周,公開的立足旁觀。
墨家卻說,抱負的國度,起首要“任賢”,“國君者,國之仁人也”,“鄉父老,鄉之仁人也”,選出賢人來管理國度,然後再“尚同”,下級要從命下級,如許全部國度就再也冇有紛爭,能夠連合一心,敦睦相處了。明顯,既然墨家以為國君要挑選天下當中最賢明的人來擔負,那麼他們心目當中的抱負軌製,必定是實施禪讓軌製的堯舜禹期間。
但是,不管這個元始天尊是何方來的崇高,他的身份非同小可,倒是顯而易見的。現在官府對於承平道查禁得非常峻厲,彆說是承平道本身,就連其他一些“非官方”的神靈,都遭到了承平道的連累,被官府給摟草打兔子,一股腦的封禁了。
帶著身邊的弟子,史道人在一隊漢軍馬隊的護送下,來到了賢能裡甲字號屯營。
對於貧苦百姓而言,“食不言”之類的教誨,純屬放氣,相反,在經曆了一天的勞作以後,一家人聚在一起,邊用飯邊拉一拉家長裡短,纔是他們舒暢的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