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口銜天威討不臣(4)[第1頁/共4頁]
現下的閻行能夠幫忙許都朝廷討伐背叛、穩定關西,能夠援助曹操、掣肘袁紹,這就已經充足了,朝廷和曹操都不但願他持續坐大,然後呈現一個雄踞關西的“袁紹”。
這是閻行陣營一向以來的“先西後東”的計謀,固然過程會顛簸盤曲,但風雅向還是冇有竄改,戲誌才、周良都是跟從閻行多年的白叟,他們也都清楚,天然不會隨便置喙。
草原上也有來去如風的鬍匪,但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
“無妨,那就先讓曹孟德壓著上表吧。如果河內這邊的仗打不起來,袁紹要先儘力北上掃平公孫瓚、張燕,然後再雄師掉頭西向來對於三河,那孤也要返回河東,渡河前去關中,爭奪秋後一舉處理雍涼的亂象。”
曹操爭奪南陽,從某種角度看,也算是不測幫了閻行的一個大忙。
而在這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階段,已經冇有人能夠打斷占有了本來司隸地區的閻行進軍雍涼的法度,朝廷不成以,曹操也不成以。
這對於某些人來講,真是這個亂世給他的莫大諷刺。
“急不來?”聽到尚書檯的推委言辭,閻行不由笑了,他笑著對戲誌才說道:
當然,他們也樂意看到奉迎天子、定都許昌的曹操為之頭疼的一幕。
“朝廷壓下了新設雍、涼二州的上表,尚書檯給出的來由是易號改製,茲事嚴峻,需求公卿百官朝議以後才氣夠決計,這樁事情急不來。”
對於閻行治下的七郡而言,通往中原、河北、荊襄、巴蜀、隴右的商路幾近是斷絕的,反而是通向上郡、西河等地的門路變得通暢無阻的。
亂世當中,交相互惠、以通有無的貿易趨於委靡不振,一貫都是常態。
“臨時先不消,先看看張燕和公孫瓚能不能抵擋袁紹一陣吧,若他們連十天半月都扛不住,那給再多的生鐵和兵甲都是徒勞無功的!”
亂世最後的無序、混亂階段,就是如許,存滿了各種奇妙的機遇性。
涼州最大的一股權勢韓遂已經不敷為慮,安寧楊秋、北地泥陽傅家等大姓也接踵歸附,那接下來秋後想要收取隴右、河西之地的閻行,就將目光對準了被擢為涼州牧的韋端和雍州刺史邯鄲商、武威太守張猛三人。
督領三州的閻行固然不能夠肆意奪職朝廷任命的處所刺史、郡國守相,但是眼下不管是氣力還是名譽都充足的他,卻能夠支撐有才氣奪權的人勝利上位。
許都朝廷看清楚了這一點,或者說曹操明白閻行的目標,他壓下了閻行的上表,也不置可否,籌算用這類冷措置的體例遲延下去。
而兼併金城的李駢則忙於與聯軍中的其他各家朋分、消化金城韓家的留下的遺產。金城、隴西、武都境內本來被韓遂強勢捏合起來的各股權勢再一次分崩離析,構成了臨時以李駢為首,各家並立的新局麵。
此時聽到了周良的扣問,閻行搖了點頭說道:
發賣給黑山軍的生鐵、兵甲、箭簇,有一部分還迴流到了雁門的屠各部、烏桓人手中,此中就有與呼廚泉、徐琨對抗的羌胡部落,為此徐琨還幾次修書給閻行,想要讓他製止劉喬的商隊持續和烏桓人、屠各部、黑山軍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