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權衡利弊[第1頁/共3頁]
漢朝世家本就權力大,特彆劉秀靠世家起家,東漢前期更是門閥士族節製朝廷,大到朝堂上的袁家、楊家這些曆代高官,小到處所士族盤根錯節,不管天子還是處所官,都被其擺佈。
劉琦輕歎道:“比年交戰,即便以江南之富,也難支應,孤正為此事憂心。”
漢王劉琦長身立於港口,望著濤濤江水,衣袂飄飄,身邊一人身高七尺,方麵紫髯,與江水通俗的雙眸精光閃動。
當年孫權不顧群臣群情,將東吳軍政暫托劉琦代管,現在三年疇昔,劉琦貴為漢王,具有半壁江山,即將複興漢室,孫氏基業該如何決定?
劉琦行禮道:“大江東去,浪濤豪傑,將軍此去,恐一去不回!”
回到城中,劉琦表示世人各去繁忙,安排好孫權,心中一塊石頭落地,該是到北方清算殘局的時候了。
顧雍言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臣等食朝廷俸祿者?顧氏願為前驅,捐贈產業為朝廷微薄之力,另將多餘地盤繳公,與大王同進退,與大漢共榮辱。”
江東諸人神采各彆,都跟著顧雍見禮:“願君侯此去旗開得勝。”
“明公真乃大義之人!”劉琦大喜,固然現在軍中糧草勉強夠用,但如果這些世家肯捐募,那就能打一個敷裕仗。
心中猜忌的同時,也都暗自鬆了一口氣,孫權臨行交代,明顯已將江東歸屬於劉琦,大漢即將再興,他們豈不又是複興功臣?
顧雍言道:“大王神武,天下儘知,隻是全軍併發,需用賦稅無數。今中原初定,淮南未複活機,不知糧草從何而出?”
孫權微微點頭,回身又向劉琦深施一禮:“吾與大王瞭解,不負此生。”
三年臥薪嚐膽,孫權也已放心,放下疇昔重新核閱本身,豪傑不問出處,要憑本身的本領建功立業。
建安二十三年,又是一個初春。
顧雍道:“吾等江東之民,雖不能隨大王討叛平敵,亦願為國度著力,甘心將產業奉於朝廷,願早日除暴,安寧天下,揚我大漢之威。”
劉琦在江東推行的第一項新政,就是拔除察舉製,改成科舉,當然和汗青上的科舉有所辨彆,是按術科測驗,即便是推舉上來的後輩,入仕前也要插手測驗,合格者才氣任命。
這一點和當初的劉表非常類似,隻是劉表年老,宗子得病,次子年幼,已經躺平自保,孫權畢竟是梟雄,不甘認命,隻能痛下殺手,不然孫家的基業也就結束了。
北方春寒料峭,南邊已是花開各處,大江東去,曲阿水兵基地外,波紋照人。
顧雍躬身道:“吳侯神武聰睿,此去定能開疆拓土,成封狼居胥之功。”
三千水軍有孫家舊將,也有吳國太親信,彆的是從嶺南招募的兵士,另有五百善駕船的山越,根基個個都會修船認路,再加上裝配指南針,找到琉球島應當不難。
此舉曾引發軒然大波,江東士族極其不滿,本來很共同重新覈算地盤的,一變態態推三阻四,固然不敢動武,公開裡卻冇少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