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燕王[第1頁/共2頁]
百官們眾口一詞,元協又情意已決,任憑元起如何推讓,也冇法回絕元協的固執。當即,元協非常流利的一邊口述,一邊親筆揮毫潑墨,在明黃色的聖旨上寫道:冠軍侯、驃騎大將軍、領北方五州多數督元起,屢立奇功,安定北疆外族動亂,立開疆擴土之不世功勞,自古未聞。更兼挽救元氏於危難之際,水火當中,功不成冇。是以,今加封元起為燕王,賜九錫,享有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之特權,北方五州還是歸燕王節製,都於燕京,國名為燕。燕王所到之處,如朕親臨。欽此!
但是元起此次卻分歧,元起受封九錫,美滿是元協心甘甘心的,元協的潛意義,就是用如許一種體例來奉告全天下的人。如果有朝一日元協不幸駕崩,另有元起!元起在這一刻,被元協正式任命為下一任天子的交班人!
正如元協本身所說,是元起這些年的教誨和攙扶,才讓元協逐步掌控住結局麵,有了本身的禦林軍和正規軍,擺脫了傀儡天子的難堪局麵,找回了天子應有的莊嚴和威儀,如果冇有元起,現在元協所掌控的統統,底子就是遙不成及的胡想。
目睹群情激昂,元起隻好安撫著本身,接管了元協的冊封。領受了九錫等物件以後,元起再也不敢在都城逗留了,當即就在早朝上正式向元協和文武百官提出了告彆。
最後,元起深深地看了元協一眼,眼神中,有鼓勵,也有讚美;有離彆的憂愁,也有他日再見的期盼……無數種思路全數交叉在這一個眼神中,通報給了元協。固然元起的這一個眼神如此龐大,但是元協還是看懂了,因為,他們是兄弟,是一起曆顛末存亡,同根同源的兄弟。
帝王心術是每一個帝王心中都有的本能,即便是再昏庸的天子,也有著本身的小算盤,元協天然也不例外,他清楚地曉得,如許放權給一小我,搞不好就會讓方纔有點轉機的江山,再度陷於動亂當中。但是元協信賴,元起是重交誼的人,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為君以明,則相以位,亂世必行非常之法,方能撥亂歸正.
兩滴清淚從元協的眼眶中滑出,他用竭誠的語氣說道:“我是天子,可更是皇兄的弟弟啊,弟弟為兄長送行,乃是理所當然。若無兄長這很多年的教誨和保護,元協焉能穩坐龍庭?說不定早就淪為亡國之君了。”
元協自降身份,像個小書童一樣給本身送行,實在讓元起的心中有些打動。元起翻身上馬,向著元協和百官們團團行了一禮,感慨著說道:“某何德何能,竟勞天子與眾位送行,實在愧不敢當。”
元協的這份情意,另有一個左證,那就是在聖旨的最後部分。元協直言,凡是燕王所到之處,如天子親臨。元協的這句話,已經很露骨了,欽點元起為帝位第一擔當人的心機,一覽無餘。何況。元協還在聖旨中點明,元起的燕國,將定都於燕京,燕京是甚麼處所?那但是備用帝都之一啊,在備用帝都稱王,這類殊榮可不是誰都能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