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忠烈題詩郭安喪命,開封奉旨趙虎喬妝[第1頁/共4頁]
未幾時,包公來到,拜見了聖駕。天子便將題詩殺命的啟事說了一番。包公聽了,(正因白玉堂鬨了開封府以後,這些日子並無動靜,不想他卻來在禁院來了。)不好明言,隻得啟奏:“待臣漸漸訪查。”卻又踏看了一番,並無形跡。便護從聖駕還宮,然後吃緊乘轎回衙,立即升堂,將何常喜鞠問。何寺人便將郭安寧計如何要暗害陳林,“現有轉心壺,另有茶水為證。”並將捆他那人如何形相麵孔衣服,說的是何言語,一字不敢扯謊,從實訴將出來。包公聽了,暫將何寺人令人看管,便迴轉書房,請了展爺公孫策來,大師商酌一番。二人也說:“此事必是白玉堂所為無疑,必要細細查訪纔好。”二人彆了包公,來到官署,又與四義士一同聚議。
這裡郭安呆等小寺人何常喜,忽聽腳步聲響,覺得是他返來,便問道:“你返來了麼?”內裡答道:“俺來也。”郭安一昂首,見一人持利刃,隻嚇得嚷了一聲“有賊”,誰知頭已落地。內裡巡更寺人忽聽嚷了一聲,不見動靜,趕來一看,但見郭安已然被人殺死在地。這一驚非同小可,急去回稟了執事寺人,不敢耽延,回稟都堂陳公公,立即派人查驗。又在各處搜尋,於柳蔭之下救了何常喜,鬆了綁背,取出棉絮,容他喘氣。問他,他卻不敢說,止於說:“捆我的那小我曾說來,叫我到三法司或開封府方敢直言實說;若說錯了,他明晚還要取我的首級呢!”世人見他說的話內有因,也不敢詰問,便先回稟了都堂。都堂添派人好生看管,待明早啟奏便了。
次日五鼓,天子尚未臨朝。陳公公進內,請了聖安,便將萬代壽山總管郭安不知被何人殺死,並將小寺人何常喜被縛,統統言語,俱各奏明。仁宗聞奏,不由的驚奇,道:“朕以內苑如何敢有脫手行凶之人?此人膽量也就不小呢!”就將何常喜交開封府審判。陳公公領旨,才待回身,天子又道:“今乃望日,朕要到忠烈祠拈香,老伴伴隨朕一往。”陳林領旨出來,先傳了將何常喜交開封府的旨意,然後又傳聖上到忠烈祠拈香的旨意。
次日包公入朝,將審何常喜的情由奏明。天子聞聽,更覺歡樂,獎飾道:“此人雖是含混,他卻秉公除奸,行俠作義,卻也是個好人。卿家必須細細訪查。不拘光陰,務要將此人拿住,朕要親覽。”包公領旨,到了開封,又傳與世人。誰不要建立此功,從而後到處留意,大家謹慎,再也毫無影響。
掌管忠烈祠寺人曉得聖上每逢朔望日需求拈香,早已預備。聖上排駕到忠烈祠,隻見杆上黃幡飄零,兩邊鼓響鐘鳴。聖上來至內殿,陳伴伴緊緊跟從。正麪塑著忠烈寇承禦之像,還是宮妝打扮,倒是站像;兩邊也塑著陪侍的四個配像。天子朝上默祝拈香,雖不下拜,那一番恭敬,也就至誠的很呢。拈香已畢,仰觀金像。唯有陳公公在旁,見泥像麵孔如生,不覺的滴下淚來,又不敢哭,趕緊拭去。誰知聖上早已瞥見,便不肯諦視,反抬頭瞧了瞧佛門寶幡。猛轉頭,見西山牆山花以內筆跡淋漓,心中暗道:“此處卻有何人寫字?”不覺移步近前俯視。老伴伴見聖上抬頭看視,心中也自猜疑:“此字是何人寫的呢?”幸喜字體極大,看的逼真,倒是一首五言絕句詩。寫的是:“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爐香。”詞語固然粗鄙,筆氣極其縱橫,並且言簡意深,包含不遺。聖上便問道:“此詩何人所寫?”陳林道:“奴婢不知,待奴婢問來。”回身將管祠的寺人喚來,問此詩的出處。此人聽了,隻嚇得驚奇不止,跪奏道:“奴婢等曉得本日十五,聖上需求親臨。昨日帶領多人細細撣掃,拂去浮塵,各處留意,並未見有此詩句。如何一夜之間,竟有人擅敢題詩呢?奴婢實係不知。”仁宗驀地覺悟,道:“老伴伴,你也不必問了,朕卻明白此事。你看題詩之處,非有出奇的本領之人,再也不能題寫;郭安之死,非有出奇的本領之人,再也不能殺死。據朕想來,題詩的便是殺人的,殺人的就是題詩的。且將輔弼包卿宣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