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1頁/共3頁]
那些該死的韃靼人,彷彿天生就是兵戈的,打起來還不要命,和他們兵戈半毛錢好處撈不到,並且還死傷浩繁,破鈔浩繁。
後代維多利亞期間的英格蘭,身為環球老邁,英鎊作為通行環球的硬通貨,他們手頭上也就幾百噸黃金罷了,但是現在的大唐呢,中心銀行以及各家貿易銀行的黃金儲備加起來,起碼超越兩千噸。
大唐的對外擴大,和韃靼人這類純粹以軍事打擊、占據不一樣。
金本位的推行,讓大唐帝國的唐元,具有了極高的暢通性以及保值性。
比來兩年,財務部那邊已經是多次陳述,帝國的物價正在慢慢上漲,並且上漲的速率超越了普通的經濟增加速率。
此中的黃金,多數又是進入了各大銀行,這些銀行的黃金最後又是漸漸的堆積到了中心銀行手頭上。
這也意味著,大量的財產從全天下各地流向了大唐帝國。
時候一久,中心銀行裡的黃金儲備是越來越多,現在都有一千多噸了,同時這也意味著有大量的唐元紙幣被髮行了出去。
那些歐洲蠻夷怕韃靼人,但是韃靼人更怕大唐!
每年美洲、南非、印度、西亞等地都會有大量的黃金以及白銀,被一船船運回帝國。
那處所,他們韃靼人的馬隊能夠來自自有,但是人家大唐的馬隊還不是一樣來去自在。
而這麼做的結果也是非常的順利,大唐帝國顛末端十多年的堆集後,現在已經是全麵實施了金本位。
以目前的黃金儲備來講,推行乃至穩定金本位那是一點題目都冇有的,以穩定幣值來講,太多的黃金儲備也是冇甚麼用處了。
韃靼人能夠搞十幾萬馬隊一起殺到東歐去,大唐也完整能夠這麼乾的!
這裡頭存在著不平衡。
不過不管是如何說,韃靼人都是向奧斯曼帝國開釋了美意,隻要奧斯曼帝國同意,恰當的讓出一部分好處,兩邊就能夠寢兵。
但是,金本位的推行固然需求大量的黃金儲備,但是如果把外洋貿易所賺取的財產,大多都是變成了黃金,那麼這類事就是本末倒置了。
但是現在,大唐還是大量輸出產業產品,但是外洋輸入大唐的產業質料以及農產品數量過少,導致殘剩部分直接換成了黃金和白銀流入到大唐帝國裡。
大唐本該獲得大量的農產品和產業質料,以進步本國公眾的餬口水準的。
再多的話,實在也冇甚麼意義了。
但是,坐鎮歐洲的帝國駐歐大使徐振川一得知韃靼人和奧斯曼帝國打仗的動靜後,立馬就是送去了一封信,內裡的內容很多,但是歸根到底就四個字:唇寒齒亡!
如此,對外洋貿易的政策也是需求調劑一二了。
歐洲諸國如果被韃靼人乾掉了,韃靼人下一步打誰?必定是你們奧斯曼帝國啊!
哪怕是奧斯曼帝國的那些土著蠻夷,也是曉得這個事理的,以是他們對此也是躊躇不決,一方麵是的確不想和韃靼人打。
而後續吐魯番城估計也好不到那邊去,一旦落空了這兩個城池,也就意味著全部西域都要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