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劉備:你們勸你們的,孤不聽勸不就冇事兒了[第2頁/共5頁]
跟劉璋的談判,還會進一步觸及到劉備軍在這個夏季的撤兵打算、以及如果劉備把一部分軍隊撤出蜀中,劉璋該出多少血送行、如何好處互換。
不過,雖說大師內心都清楚這個事理,但在詳細的行事風格上、對長治久安的深遠考慮上,龐統和諸葛亮還是有差異的,其他妄圖繁華的幕僚,看得就更短淺了。
至於將來,要等曹操再有進一步的大逆不道之舉、或是許都的忠漢派被曹操進一步洗濯後,劉備這邊才氣更進一步。
到時候主公能夠隨機應變,上表回絕封王之議,對其他部分的內容則挑選性采取,這也是實事求是、謙虛納諫的表示。
諸葛亮洋洋灑灑,把他感覺能夠操縱的人選,都列舉闡發了一遍。並且靈敏地指出:要用這些人上表,表奏的內容就不但僅是勸天子給劉備封王了,還能夠夾帶彆的內容。
劉備大抵摸清了諸葛亮的設法後,也是頗感慨服,感覺實在是想得太殷勤了。
此中給袁譚的信,提早謄寫一份,送去的路上先給諸葛瑾也過目,確保冇題目冇貳言再遞交。
主公試想,如若主公至心要讓天下人感覺本身並無稱王之心,那麼對於勸進之表,又豈能簡樸辯駁、回絕了之?
諸葛亮悄悄鬆鬆幾句話,就把這個難點化解了。
龐統還想辯白,就摳著法理重點講解了一條:“主公的血脈,雖與天子相去略遠,但主公乃是宗伯,並且是天下劉姓方伯都承認的宗伯,這就夠‘親貴’了。再連絡討逆功勞,是以上表請封,天下人也是能瞭解的。”
龐統說話還是那麼激進,一上來拋出的設法,就直接把劉備嚇了一跳。
諸葛亮和龐統,以及其他核心幕僚,天然也都曉得這事兒的首要性。
“主公,當今之勢,要酬謝眾文武之功勞,分授四方將軍,乃至是九卿、尚書檯閣諸職,那是勢在必行的了。而主公之位若不敷尊崇,諸將又如何敢放心領受四方將軍等職?
但現在的環境不一樣。這一世,這些潛伏的“許都忠漢派”還活著。比如耿紀、韋晃、吉劃一汗青上厥後起事的反曹誌士。
這纔是人道。
勸劉備稱王這事兒,本身實在題目冇那麼大——你怕名聲不好,能夠不接管嘛!
如果換做旁人,被如許冷不丁辯駁,或許還真就反應不過來。
隻是,詳細該如何操縱,劉備還是有些想不到。他便持續謙虛請教,請諸葛亮細言之。
劉備立即點頭:“這是天然,這類事情豈可兒戲?但本日先聽先生之策,大抵定個調子也無妨。請務必暢所欲言。”
必定要嚴懲上表之人,以明主公之誌。但若真嚴懲了上表之人,豈不令那些但願主公長進的誌士寒心?”
這些事情都是非常紛繁龐大的,另有得諸葛兄弟和龐統經心設想呢。
第二階段,是劉備本身也給劉協上表、表示本身呼應了馬超等人的表,到了這一步,纔會有人群情劉備。
“孔明此論甚善!能夠讓人先細細考慮起來……”劉備不由自言自語地評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