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策反敗露史思明行詐 撤換宰相李輔國參政4[第1頁/共3頁]
李輔國對張鎬不聽他的擺佈非常不滿,早就想搞掉他。張鎬上書,反對唐肅宗信佛,他以為機遇來了。他拿著張鎬的奏摺,對唐肅宗說道:“一個宰相,敢管天子的事,太不把皇上放在眼裡了,如許下去,陛下哪來的威望。”
注①:唐肅宗期間年號,即公元758年。
在唐軍霸占兩京的時候,河北平原、清河二郡的太守殺死駐守本地的燕軍將領,歸順唐朝。乾元元年①三月,蔡希德與安太清霸占二郡,將兩名太守正法,節製了平原郡和清河郡。安慶緒又占據了魏郡等幾個郡,便在鄴城設都,持續頑抗。四月,蔡希德又與崔乾佑率兵二萬攻河內②,進犯數月,冇有成果,唐軍士氣昂揚,謹防死守。
耿仁智勸他說道:“皇上已經派特使來宣慰元帥了,並必定了元帥殺烏承恩是對的。元帥應當從長遠著想,不要做幾次的小人。”
注②:唐朝地名,今河南沁陽市。
李思敬傳達聖旨時說道:“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為。殺之,甚善!”他還想穩住史思明。但史思明此次是鐵了心要反,他上表是為了爭奪軍心,當即命令囚禁了寺人李思敬。
耿仁智說道:“元帥已經棄暗投明,現在皇上派人來恩撫,請借台階下地,千萬不能再背叛了。”史思明怒不成遏,他順手舉起手中的木棒驀地擊向耿仁智的腦袋。耿仁智猝不及防,木棒紮踏實實的擊打在腦袋上,頓時腦漿噴出。這個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親信參謀倒了下去,腦漿流了一地。
史思明說道:“我本想投奔李唐,但唐朝容不下我,現在有鄴城與他們作對,不好動我,一旦安慶緒被滅,禍患就降到我的頭上了,此時不反等死嗎?”
史思明也怕將唐朝的主攻方向移到本身的頭上,放出了李思敬,並向他報歉,含著眼淚說道:“我已經和燕朝分裂,殺了安慶緒的部下大將,他不會容我。李光弼自發得軍功卓著,一心想去掉我。能夠說烏承恩事件是他一手形成的,請朝廷將李光弼從太原調走,我不能與如許用心叵測的人作為鄰居。請公公在皇上麵前,將真相相告,我是衷心折從於皇上的。”當即寫了奏摺,交給李思敬,並要他在天子麵前為他美言。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史思明有些悔怨,但他不肯當眾認錯。周摯曉得史思明此時的表情,命人將耿仁智的屍身抬出去厚殮。走近他的身邊說道:“王爺總領河北,可獨立行事。現在我們如果舉起背叛的大旗,唐朝必然會針對我們,說不定會派雄師來征討,我們現在公開裡獨立,但不明著舉起背叛的大旗。讓唐朝和安慶緒拚殺,到他們精疲力竭之時,我們再坐收魚人之利。”
唐肅宗接到史思明的上表,有些不知所措。苗晉卿上奏:“啟奏皇上,史思明向朝廷上奏摺,仍然承認是皇上的臣子,臣上奏頓時派人去幽州安撫,先穩其心。”
李思敬以為史思明說的是實話,回長安後,立即將史思明的奏摺轉奏唐肅宗。上奏說道:“啟奏皇上,烏承恩分化事件敗露,史思明怒不成遏,但他已經與安慶緒分裂,不敢對抗朝廷。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如果朝廷拉他一把,他會至心投奔朝廷。反之,他能夠又鋌而走險。”